相传,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离家求学,途中遇到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便就此义结金兰,共同就读于红罗山书院。
同窗共读的两个人,感情日渐深厚,在一系列误会解除之后得知祝英台竟为女儿身的梁山伯毅然向英台求婚,但此时祝却被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得不到心爱之人的二人不久后便双双相继抑郁而终,死后化成了一对彩蝶,花间飞舞,形影不离。
梁祝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了1600多年,1600多年是花开花落与世事轮回,多少聚散离合已随风飘逝,多少风云故事已被历史湮没,但梁祝的爱情传奇,却被人们一代代传唱,经久流传,并越发显示出撼人的魅力。
2006年6月,“梁祝传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原名“马乡镇”,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
“梁山伯、祝英台
埋在马乡路两沿儿
西边埋的梁山伯
东边埋的祝英台……”
古老的梁祝民谣在汝南大地上已经传唱了千余载,当地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童、甚至是一字不识的人,都能随口对这段爱情故事讲上几句
千百年来,这片梁祝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一直留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一步三孔桥、红罗山书院等完整的梁祝故事遗址,“十八相送”遗迹至今保存完整,从红罗山书院到祝英台家,正好18里路,到梁山伯家,也大约是18里,因此才有“十八相送”的情节,承载着无尽的浪漫与美好,对于梁祝来说,似乎却显得太短。
喜剧是把美的东西呈现给你看,而悲剧则是把美的东西撕开给你看,所以也就更加牵动人心,荡气回肠。周恩来总理生前曾经这样形容梁祝故事:“它不仅写出了悲剧,而且展示了理想”,梁祝是中国人的蝴蝶,不仅抒发了中国人的情感,同时,也感动了整个世界。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