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者、收藏鉴赏家周亮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7/4 9:52: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周亮工被任命为青州海防道,并于次年到山东青州上任,他在青州任上干了三年多,到了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又被任命为江南江安督粮道,在这里又干了三年多。谁知祸事又一次找上门来,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十月,周亮工又一次被弹劾,革职逮问论绞。虽于次年再次遇赦得释,但周亮工对仕途和人生已是心灰意冷,出狱后,他焚毁了平生著作。焚书后,周亮工着手整理平生收藏之印章印谱,编撰出在中国篆刻史上影响巨大的著作《印人传》。
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六月,周亮工在南京病逝,终年61岁。
学者、收藏鉴赏家周亮工
周亮工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人生的道路充满坎坷,他有很高的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力,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学者,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收藏鉴赏家。周亮工是一名官吏,他每到一地,总能吸引那些文人和艺术家,形成他周围的文化艺术交流圈子。周亮工交往面比较广,除了和官场上的文人朋友交往以外,他还能和大量拒不仕清的明末遗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得到大家的尊重。在他的友人中,既有著名的大学问家,如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祯、龚鼎孳和吕留良等人,也有书画家如陈洪绶、髠残、程邃等人。这些人到一起就进行诗书画的交流活动,周亮工也常向人索取和交流,所以他收藏极丰富。
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陈洪绶(公元1598年~公元1652年)是周亮工一生的好朋友。明朝灭亡后陈洪绶成为拒不仕清的遗民,周亮工成了清朝的官吏,这也没有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陈洪绶各个时期赠予周亮工的画作很多,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杰作。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周亮工自京返闽途中,和陈洪绶相见于杭州,陈洪绶主动为周亮工作画,他夜以继日,一连画了11天,共作画42幅,这些画成为周亮工终生珍藏的宝贝。后来,当周亮工被捕入狱,还有可能被判死罪时,他还关心这批画的安危,安排送给可靠的朋友妥善保存。
周亮工非常关心和喜爱印章与篆刻艺术,他交往的友人中,也有不少“印人”即篆刻家。他传世的著作中,有两部是关于篆刻艺术的,一部是《赖古堂印谱》,一部是《印人传》。《赖古堂印谱》是周亮工本人所收藏的印章汇集,包括自用印和其父、其弟及儿辈等用印,共收钤印1550方,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印谱。
《印人传》是周亮工的一部重要著作。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二月,周亮工在南京候审期间,焚毁了他平生著作。这次焚书也没有烧掉他对篆刻艺术和印章的爱好,还在继续进行《印人传》的编撰。这部在中国篆刻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印人传》,在周亮工去世后次年,由其子周在浚付梓刻印成书,成为周亮工一生的绝唱。
《印人传》记录了明末清初的“印人”和文人印章,填补了此前“印人无传”的空白,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印人传》中有明末清初时篆刻家传记68篇,还有“印人姓氏”61则,其中既有当时著名的文人篆刻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印人。《印人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印人(篆刻家)的著作,周亮工在书中饱含深情地对印人进行歌颂,肯定了印人的文化地位和艺术地位,开印人传记之先河,在中国篆刻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印人传》中把篆刻从匠人技艺提高到文化艺术的层次,使篆刻成为一门独立于书画之外的专门的艺术形式。周亮工在书中对印章的艺术性进行了探讨,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提高了其学术地位。另外,《印人传》记录了明末清初大量印人的生平及事迹,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现代美术家傅抱石因此称周亮工为“中国印学史上最有关系而又最有贡献之人”。
(作者:宋开罗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