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者、收藏鉴赏家周亮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7/4 9:52:5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仕途坎坷的周亮工
周亮工(公元1612年~公元1672年),字元亮,号减斋、栎园,开封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周亮工的先祖世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后来又到江西金溪栎下居住。周亮工的祖父周庭槐游大梁(开封),就在这里定居。周亮工的父亲周文炜生于开封,所以周氏这一支就定籍贯为开封。周文炜后来回到祖籍地南京居住,在那里娶妻成家,周亮工出生于南京。
周亮工虽然出生在南京,但他的籍贯在开封,开封这座城市对他的人生道路起到过巨大的作用,无论是拜师交友、学习成长、考取功名,还是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都离不开开封这座城市。
周亮工的父亲周文炜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相当于县政府秘书。周亮工20岁以前跟随父亲在江南生活,他天资聪明又非常用功,熟读经书,颇有所成。他少年时在江南山水间游览,增长了阅历,结交了不少江南才俊。
周亮工曾在江南参加过科举考试,成绩虽佳,但因为他的籍贯是开封,不在江南,所以因“北籍不得入院”的规定,连个秀才也当不上。无奈之下,在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他20岁时随父亲返回开封,一面求学,一面等待科举考试,寻求功名。
在开封,周亮工遇到了两位恩师。一位是张民表,字林宗,中牟人,万历年间举人,居开封。张民表见了周亮工,非常赏识他,就留他在家,让他做教自己儿子读书的先生。周亮工白天教张民表的儿子读书,晚上挑灯夜读,立志苦学,也得到张民表的许多教诲。在这里,周亮工有了一个可以读书的安身之处,又有一个可以随时请教学问的老师,学业大有长进。周亮工对张民表情谊深厚,始终不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秋,黄河决口,淹没开封,张民表一家葬身波涛。周亮工派弟弟周亮节到开封寻找幸免于难的亲友,找到张民表一个劫后幸存的幼子,由周亮工抚养。后来,周亮工将张民表的遗作结集刊行,又为张民表的幼子择亲成婚,以尽弟子之谊。
另一位恩师是孙承泽,字耳伯,号北海,河北大兴人。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周亮工参加了开封邑试、郡试,均名列第一,成了秀才。孙承泽当时是祥符县令,主持考试,他看了周亮工的试卷,大为赏识,评为第一名。孙承泽逢人就夸周亮工有才,还掏钱为他买了一块田地,来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
在开封的几年苦读,使周亮工学识大长,生活上也安定下来。就在他考中秀才这一年,他娶了一位开封女子冯氏为妻,在开封成家立业。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周亮工考中举人。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春,周亮工赴京应科举会试,一举中榜,考中进士。第二年,周亮工被选为山东莱州潍县县令,秋天,他就到潍县上任了。
周亮工在潍县当了两年县令。这时的明朝内乱不止,外敌入侵,已到了风雨飘摇的晚期。但周亮工在潍县干得却很出色,推行善政,得到百姓的称颂。在政事之暇,他还奖掖文化人士,开展文化活动,和文人们一起吟诗作画。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冬,雄踞关外的清军铁骑分多股进入关内,他们攻城略地、杀人抢劫,山东一些城池相继陷落。这年十一月,清兵围住了潍县县城,周亮工发动全城士绅民众,同仇敌忾,誓死守城,他的内眷也上城擂鼓助战。战斗间隙,周亮工与县衙同人慷慨赋诗,激励士气。清兵围困潍县4个月,终未攻破,于次年三月撤围。潍县百姓感激周亮工守城功绩,为他建了一座生祠纪念表彰。
(作者:宋开罗 责任编辑:言旅)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