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明代布政司 现今保定巷
明代布政司 现今保定巷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6/7 9:23: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保定巷南北主街东侧的街道形成于清代。康熙《开封府志》“公署”中记载,“承宣布政使司旧在按察司东。明末,河水没,驻于杞县。国朝康熙二年(1663年)左布政使徐化成改建今署(今汴京饭店地址)。经历司、理问所、照磨所、司狱司、巨盈库旧俱在本司内,今移署。织染局,在钟楼南”。保定巷地处明代布政使司大院旧址,其南北主街以东的街道形成在康熙二年(1663年)之后。布政使司未迁走前,其大院内有办公机构,也有住宅,可能还有向西、东或北方向另开的旁门。《如梦录》的记载中有守道住宅、都事厅、经历司、左布政住宅、右布政住宅、架阁库等。这些机关单位和大小住宅在布政使司迁址后就逐渐形成了居民区,被称为保定巷。
    现今保定巷南北走向的主街在明代位于布政使司大院的西侧,西临守道署。而保定巷内东西走向的两条横街则应是明代布政使司大院内的主要通道,还应是区分该大院前、中、后院的重要地标。其一,前保定巷横街以南区域应是原布政使司大院的前院,地势低洼。清道光年间又一次黄河水患,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河南省城地舆全图》标注:积水都未消失,导致南北不通畅。加之后来省府西街路北临街处建房,又造成从前保定巷的横街中部向南不能直通,折向西通至南北主街。其二,前保定巷横街与后保定巷横街之间区域为原布政使司大院的中院,现今在两街中部有一小巷相通。其三,后保定巷横街以北区域应是原布政使司大院的后院,原来有一南北街在横街中部偏东,向北通至大厅门街东部,其北口应是原布政使司大院的北门(偏东)。1948年《开封市城关区全图》还显示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北部不通,现在向西还能通至后保定巷西部的南北主街。
    保定巷名称的来历
    保定巷的名称来历有四说:
    一、 狄青得宝之说。《如梦录》记载,“折向南,路西是架阁库,俗传狄青得宝之处。(常茂徕注释:按:即今抚署东,保定巷。据此应作宝定巷)”《如梦录校注》的作者孔宪易认为,此书的成书时间 “在顺治中期到康熙初,陆续写、修而成的”“其手稿或抄本至清中叶始渐渐流传”。
    狄青(1008年~1057年)为北宋名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精通兵法,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卓越战功,以功升枢密副使。平生前后25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夜袭昆仑关最著名。狄青生前备受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死后,却受到了礼遇和推崇,追赠中书令,谥号“武襄”。
    狄青得宝的故事确有流传,但狄青得宝的地方不在开封。清朝李雨堂著《五虎将》记载:“狄爷曰:‘贤弟,吾与汝辞别汴京到此,已有八九天了。吾恨不能早到边关,交了征衣,方得心头放下。’”此时狄青在河北省仁安县的驿站内,即得宝处。得宝的故事见《五虎将》“现金躯玄天赐宝,临凡界鬼谷收徒”里有记载。得宝的故事本身具有神话色彩,《如梦录》的记载又没有说得的什么宝,常茂徕为清代人,所作的“注释”有些牵强附会。
    二、朱元璋“定鼎”之说。元代时,保定巷一带的西侧为汴梁路官署,明初朱元璋曾住此,并商议将国都“定鼎”于开封,故人将此街呼为宝鼎街,后讹为“保定街”。
    洪武元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3日),朱元璋颁布《立南北两京诏》,立开封为北京。《永乐大典·卷七十一》记载:“洪武元年,立南京、北京。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国之规模至重……顷幸大梁(开封)询及父老,皆曰:昔圣人居中国,而治四夷,天下咸服。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之言,乃合朕志。可不从乎?然立国之规模固大,而兴王之根本不轻,以金陵(南京)、大梁(开封)为南、北京,朕于春秋往来巡狩,驻守播告尔民,使知朕意。”这是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出巡开封,实地考察之后下诏,决定实行“两京”制,开封为陪都,至洪武十一年(1379年)封周王于开封结束。《明史》(志第十八地理三)记载:“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开封府,八月建北京,十一年,京罢,领州四,县三十。”
(作者:裴云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一片瓷上说开封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