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包拯的重农情怀
包拯的重农情怀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5/7 9:02:5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为农民破案挽回损失
    大家都知道包拯办过的一起割牛舌案,既体现了包拯的破案智慧,也体现了包拯的重农情怀。除此之外,包拯还办了许多为农民解难题的案子。
    宋仁宗初年的一天,包拯正在公堂理政,一个农村老妇前来告状,说她家住在城南五里河河畔,无儿无女,全靠种植两亩茄子为生。近来,茄子连连被盗,请官府捉拿盗贼为民除害。包拯听了老妇人的诉说,很是同情,心想:草不除,苗不长;贼不捉,民不安。他思索后接过了老妇人的状子,并嘱咐她几句让她先回家。
    第二天一早,集市上来了几个衙役,他们把所有卖茄子的叫到一起,逐个担子精选细看,最后选中三担,命卖茄子的人挑进衙门。三个卖茄子的人挑着茄子担子来到大堂上,见包拯威风凛凛,心中不免暗自吃惊。包拯问道:“你们三个家住何处?所卖茄子是贩来的还是自己种的?”
    三个卖茄子的连忙跪下同声禀报:“小人都住在城南五里河河畔,茄子是自家种的。”包拯又问:“你们种的茄子,可曾留下什么记号?”一句话问得三个卖茄子的你看我我看你。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解释道:“茄子都是紫色的,摘下便卖,没留什么记号。”
    包拯惊堂木一拍,厉声喝道:“大胆盗贼,还不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三个卖茄子的以为包拯只是吓唬他们,所以再三说茄子不是偷的,是自己种的。
    包拯命衙役把老妇人带上堂,问道:“你家茄子可有记号?”老妇人说:“我家的茄子柄上扎有三个小洞眼。”包拯又叫卖茄子的仔细去看,果然都有扎洞。在人证、物证面前,三个卖茄子的只好低头认罪。原来,包拯在头天晚上就命衙役悄悄溜进老妇人的茄园,在每个茄子上扎了洞。今天带老妇人上堂时,便把做记号的事告诉了老妇人。
    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包拯的故事中,包拯破骗马案也非常经典。开封府南乡有一个农户人家,叫富仁,家中养了一匹上等好马。有一天他骑着马出门,走到半路,下马歇息。这时一个大汉,自称姓黄名洪,来自南乡,他骑着一匹瘦骡子,也下来歇息,坐了一会儿,黄洪凑近富仁,问道:“大哥从哪儿来?”富仁回道:“我去东庄走亲戚。”两人坐在草地上谈天说地,过了好一会儿,黄洪对富仁说:“大哥,你这马长得真好看,膘肥体壮的。”富仁问:“客官,你会识马吗?”黄洪答道:“我曾贩过马。”富仁告诉那人:“这是我前不久用高价买回的一匹好马呀!”黄洪说:“大哥,你要不嫌弃的话,不妨借我骑骑试试。”富仁完全没有提防,让他乘上马去。那黄洪飞快地骑上马,策马扬鞭,飞驰而去。眨眼间,那匹马已经跑了半里地,黄洪未有回转之意。富仁见状心中一沉,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妙,连忙追赶。黄洪见追来,更加策马如飞,从小路跑远了。眼看好端端一匹大马被拐骗而去,富仁惊恐万分、后悔莫及,只得骑着那匹老骡子到开封府告状。
    当时,包拯正在大堂之上,富仁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叙述,包拯问那歹徒姓名、居所,富仁无言以对,包拯责备道:“你这乡民好不懂事,既然说不出歹人下落,怎能前来告状?”富仁哀求道:“久仰老爷善断无头冤讼,小民故斗胆前来申告。”包拯见他十分恳切,劝慰道:“我今设下一计,看你造化如何。你先回家去,三天以后再来依计行事。”富仁叩头辞去,包拯命衙役将骡子牵到马房,三天之内,不给草料,那老骡子饿得不住地嘶叫。
    过了三天,包拯命手下人牵出骡子,吩咐赶来的富仁牵着出城,又命衙役押后。他们依照包公之计,牵着骡子来到上次被骗马的地方,然后在路口放开缰绳,任其奔跑,只要看见草地,富仁、衙役前护后挡,不让它吃草,那骡子只好径直奔去,不用加鞭,一直跑了40多里路,来到了一个叫黄泥村的地方,村子里一所瓦房旁有一间茅屋,那骡子直接入茅屋嘶叫。这时那自称黄洪的大汉走出门外,看见自家的骡子跑回来了,喜不自禁,又是抚摸,又是呼唤。此时,富仁和衙役们正在邻居家院内窥看,过了一会儿,黄洪大模大样地牵出一匹高头大马,径直去后山放养。富仁、衙役们随着跟去,富仁一眼认出那马正是他新买的大马,于是走上前去将马牵了过来。黄洪一看,赶紧上前抢夺,但被衙役们一把扭住,连人带马一起押往开封府。
     包拯升堂问案,黄洪心知理亏,难以蒙混,只得低头认罪。包拯命手下人重刑责打,枷号示众,罚其骡子归官府。富仁不该轻信路人量情责罚,然后在公堂上领回大马。
(作者:刘永加 责任编辑:康玉方)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