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鄢陵此名来历,跟孔子有关
鄢陵此名来历,跟孔子有关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27 10:31: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河南省鄢陵县城南29公里处是陶城乡的黄庄村,相传,这个村当年曾有一黄姓富翁,家有良田千顷,粮堆如山,人丁兴旺,鸡鸭成群。今村西南隅有45亩大坑,传为黄姓富翁的鹅鸭圈。村周仍有“花园地”、“莲花地”等遗址。村南有条河,名白汤沟,传为富翁全家人等,中午吃过面条后,倒出的白汤冲流而成。
    有一年,孔子带领他的学生走到这里,已是中午时分,一班人饥饿难忍,实在无力再走了。经过询问了解情况后,就派子路前去向黄翁(后人称黄员外)借粮。
    子路向黄翁说明了:“我们是孔子一行,路过贵地,想向您借些粮食以便充饥!”黄翁听罢心想:“孔子门徙,都是些大学问人,我得考验考验他,别是冒充的!”他问子路:“你说啥高啥厚?啥香啥臭?”子路答:“天高地厚,肉香屎臭。”黄翁一听,这哪是孔子门徒,八成是冒充,训斥一顿,吩咐赶出门去!
    子路被赶回报于孔子,孔子说:“你答错了!应该是父母高,夫妻厚;饥了香,饱了臭;难怪他不借粮与你!”孔子也自认教徒无方,没脸再去讲明,活该饿肚!无奈,只得驱车继续前行。
    孔子一行走后,黄翁打听到确是孔子,心中非常懊悔!赶快派人前去把孔子一行追回。
    去人快马加鞭,向孔子一行去的东方追去,约有2公里远,看看已经追上,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夫子慢行!刚才我家主人多有误会,不知是恁老驾到,今命我前来,敬请转回!”孔子自认教徒无方,怕丢脸,不便回转,便答应:“我这里多谢厚意,请你不要再追赶了!”
    追赶孔子的人回报黄翁说:“他多谢厚意,不愿转回!”黄翁一听,心中疑惑:多谢厚意,难道以为我是假意不成?遂又派人追去,看看又到一处地方,来人高喊:“夫子请停车,我家主人说啦,他是实心实意要请您转回的!”孔子答道:“不要再追了,我这里也是实心实意不再回去了,请转告你家主人吧!”后人在此建村,取人之言,命村名“实意”又叫“十邑”,明代时演为“十室”,即今陶城乡十室村。
    《鄢陵县地方志》记载,黄庄,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到此曾向黄姓大富户借粮。村北有孔圣人庙一座,当地老人讲,约建于元代。1953年鄢陵县文物普查时仍在,现为村小学,遗址尚存。
    明《嘉靖鄢陵县志》记载:“夫子庙在县南十室村。昔人以论语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因建庙。”十室夫子庙建于何时无考。1953年文物普查时仍在,后毁于1958年水利大建设时期。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