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许昌此地:长矛像林丛,齐吼振耳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27 10:32: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有个十余米高的大土堆,别看样子不怎么样,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它,就是东汉末年曹操的练兵台,又称论城。
曹操人生最辉煌的的二十五年,几乎都是在许昌的地盘上度过。迎汉献帝入许时,曹操四十来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代,他挺身而出,扛起了拯救东汉政权的重任。
最初那几年,曹操羽翼尚未丰满,假设以一己之力,与西边的董卓,北边的袁绍,东边的吕布,南边的孙策一一过招,无异于以卵击石。
曹操深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只要东汉大旗不倒,只要汉献帝在位,诸侯们再猖狂,也不敢明目张胆来打他曹操。打他曹操就是打汉献帝,就是想篡权、想谋反。
你投之以李,我报之以桃。汉献帝一到许昌,就很慷慨地把丞相的帽子扣到了曹操头上。曹操呢,也不负众望,他以英雄的气概,无畏的精神,浪漫的情怀,在许昌这块沃土上,一边治国,一边备战,一边作诗。
在遥远的冷兵器时代,要想取胜对方,仅靠蛮力肉搏是不行的,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方为取胜的关键。为了演练攻城拔寨、防御防守之战术,为了居高临下看清战术的实际效果,曹操命人在这平畴之上,堆土成台,俗称练兵台。
曹操推行的屯田制,有军屯、民屯之分。练兵台周围,就是军屯之地,这里驻扎着曹家军最精锐的部队。这些将士,拿起锄把能锄地,握起刀枪能战斗。
每每演习时间,曹操会和荀彧、郭嘉、荀攸等谋士,端坐于高台之上,一面观战,一面研讨。旷日持久的演练,大大提高了曹家军的战斗力,为日后诛吕布、灭袁绍埋下了伏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好战术,将士们还得有好的体魄。从练兵台往东到司马懿驻防的繁阳(今临颍繁城镇),再到汉献帝养尊处优的许都,约五十华里。假设人扛马驮,累死也解决不了几十万人马的粮草问题。
鉴于此,曹操决定以练兵台为起点,开挖一道运粮河,直通繁阳、许都。实行漕运,不但运得多,而且省时省力。许昌这里的土壤,表层的黏土呈铜黄色,下面的胶泥呈铁黑色,故这道河又被称之“铜帮铁底”运粮河。
最近一次探访练兵台是在今年深秋时节。此时的练兵台上,开满了碎碎的野菊花,蜜蜂们嘤嘤嗡嗡,忙不迭地采撷着花粉。
我拾步登上台子,放眼四望,原野上的麦苗已泛出隐约的绿意。曾经千帆竞渡的运粮河,也早已被岁月的流沙淤平,变成了原野的一部分。 岁月正在抹去一切历史的痕迹。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