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许昌的这条河流,为何以他的名字命名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27 10:25:5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这条河,为什么以著名人物命名?
这条河,背后隐藏着哪些重要的历史故事?
这条河,曾产生过哪些重要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共同揭开这条河的神秘面纱!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但以人名命名的河流,凤毛麟角,鲜有所闻,而大部流经临颍县的这条河可谓独树一帜。
这条小河源起建安区(原许昌县)将官池镇辛集村辛集沟向东南流去,自临颍县王孟镇坟台村入境,流经大范、巢村、前杨、仝沟、李拐、汤店、罗庄、化庄、陈留等村后流向王岗镇并入清潩河,再入颍河,最后归入淮河。
这条河呈西北东南走向,犹如一条映带,穿绕于绿野乡村间,经过千余年风雨侵蚀,有的河段遗留宽广之势,有的河段已窄如小沟,让人难觅当年开挖时的恢弘气势,再加上流长只有三四十里,穿越村庄也仅有数十个,所以小河的知名度仅限于沿岸。
这条河,就是以人名枣祗命名的枣祗河。枣祗河为什么以人名命名,它背后隐藏着哪些重要历史故事,产生过哪些重要影响,随着一千八百多年的风雨吹沐,渐渐湮没。今天就让我们翻阅尘封千余年的历史,一起走进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共同揭开枣祗河神秘的面纱。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小河穿沃野,枣祗屯田。话说公元196年,也就是史载建安元年,曹操接受荀彧等谋士建议,迎汉献帝都许,从而在政治上取得战略制高点,但接下来直接面临着如何在沃野千里的中原腹地站稳脚根的问题,他经过多年征伐,深刻体验了缺粮之痛。
唯有解决好粮食问题,才可解除后顾之忧。为此,曹操专门召集文臣武将在议事大堂就粮食生产展开了大规模的讨论。
大多数人坚持继续推行“牛输谷法”,这是相对旧的生产方式提出的一种创新生产方式,就是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以领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独有时任羽林监的枣祗提出与众不同建议,建议实行屯田制,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军祭酒候发为首的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枣祗不畏众言,直陈“牛输谷法”的弊害,广种薄收,若遇水旱天灾,更是难有收成,唯有实行屯田,集中大批人力物力实施,集体耕种管理则可有好的收成。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爱才用才,悉听众辨,权衡利弊,深知枣祗做事之才,为人之忠。枣祗作为禹州阳翟走出的中原名士,多次谢绝当时最具名望、最有实力的袁绍重礼招揽,毅然坚定跟随自己在陈留散家财举义兵,加入讨伐董卓大军,为兖州牧后,他任命枣祗为东阿县令,在枣祗治下,东阿民心稳定,生产发展,成为自己开始征战的牢固基地。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