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宋,聊聊春节的话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11 8:59:4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大年初一当然是拜年了。《东京梦华录》载,“士庶自早,互相庆贺”“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临安城呢?《梦粱录》中说:“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年都是要拜的。
拜年还有更稀罕的。周辉的《清波杂志》载:“宋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这“名刺”又称名帖,就是今天说的名片。最初是用竹片或木片做的,所以称“刺”,后来就用纸了。拜年为何送“名刺”?周辉说:“正旦交贺,多不亲往,令人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以表到。”周密的《癸辛杂识》中也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想来能派出仆人持名刺拜年,那一定是大户人家了。这样说来,名刺又有了贺年卡的性质。
大宋年俗太多了,限于篇幅,先聊这些吧。
春节朝会 皇家气象
朝会历史悠久,也是朝廷大礼。古代臣见君为朝,君见臣为会,合称朝会。其中天子在平时召见文武百官、处理日常政务的朝会为常朝,在重大节日接受群臣朝贺的朝会称大朝。宋代春节举办的朝会,称元旦大朝会、正旦大朝会、元正大朝会等,那可是皇家大典啊。
《宋史》载:“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北宋时的春节大朝会,除英宗朝、钦宗朝没有举办外,其余各朝都有。英宗朝没有举行,原因不知;钦宗朝没有,原因你懂的,亡国之际,哪还有什么节日大典呢。
北宋开国后的首次元旦大朝会举办于开国次年,即公元961年。《宋史》载:“太祖建隆二年正月朔,始受朝贺于崇元殿,服衮冕,设宫悬、仗卫如仪。仗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奉贺。帝常服御广德殿,群臣上寿,用教坊乐。”
北宋春节大朝会盛况如何?感谢孟元老吧。在《东京梦华录》中,他不惜笔墨,记述了大朝会盛况。看,“正旦大朝会,车驾坐大庆殿”,天子来了,地点有了;“有介冑长大人四人,立于殿角,谓之‘镇殿将军’”,警卫披甲戴盔,威风凛凛;“诸国使人入贺”,各国使节到了;“殿庭列法驾仪杖,百官皆冠冕朝服,诸路举人解首,亦士服立班,其服二量冠,白袍青缘。诸州进奏吏,各执方物入献”,朝廷和地方官员也到了;“诸国使人,大辽大使顶金冠,后檐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汉服。大使拜则立左足、跪右足,以两手着右肩为一拜。副使拜如汉仪……”参加大朝会的还有辽国、西夏、高丽、回纥、大理、大食等国大使,他们的着装和拜礼均有严格的要求。
想来,如果哪天拍宋代大戏,需要再现春节大朝会的宏大场面时,孟元老的这个记述是写剧本很好的依据啊。
至于南宋时元旦大朝会的情况,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等均有记述,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春节诗词 佳作堪赏
我们的传统佳节太注重吃喝了,而今衣食丰足,一年到头美食不断,春节里还只顾吃喝,岂不俗气?来点精神享受吧,到宋诗宋词里过过春节,如何?
范成大写祭灶生动有趣:“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苏辙春节值班,无法回京与家人团聚,发点小牢骚可以理解:“七度江南自作年,去年初喜奉椒盘。冬来误入文昌省,连日斋居未许还。”在《辛丑除日寄子瞻》中他表达了对哥哥苏轼的思念:“偶成一朝荣,遂使千里隔。何年相会欢,逢节勿轻掷。”
苏轼春节无法回京与父亲、弟弟团聚,分别以《馈岁》《别岁》《守岁》为题,赋诗三首寄苏辙。诗作表达了思亲之情:“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感叹“岁”之一去不返:“问岁安所之?远在天一涯。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表达对守岁的珍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陆游在除夕忙什么呢?在写“春联”呢,高兴得连酒都忘喝了:“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最能表达皇城东京春节气象的诗作,窃以为非王安石的《元日》莫属。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风送暖,阳光普照,千家万户燃爆竹、换桃符,迎接新年到来,东京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宋词中,晁补之描绘了一幅春节年俗画卷:“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 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姜夔描绘新春风俗,抒发亲情之乐:“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孙惟信表达新年求和顺、祈平安的愿望:“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1][2]
(作者:入云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