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开封:宋朝的小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2/11 8:54: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苏东坡几岁上小学
子弟授课,每天凌晨入塾就读,太阳落山放学回家,晚饭后还有自修,直到“漏下二十刻”结束,也就是晚上10点左右方才就寝。
南宋另一位大臣袁甫小时候是跟着父亲就读的,每天学习也很刻苦:“甫自幼洎长,侍先君子侧,平旦集诸生及子,危坐说书,夜再讲,率至二鼓无倦容。(《蒙斋集》卷11《挈斋家塾书钞后序》)”袁甫的父亲是老师,一大早就让学生们集合,他正襟危坐授课。白天讲完,晚上接着讲,一直讲到二更天。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二更指的是晚上9点到11点之间。
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魏了翁中了探花。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年),袁甫中了状元。他们两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跟小时候刻苦攻读应该是分不开的。
苏东坡写过这样一首诗:
我梦入小学,自谓总角时。
不记有白发,犹诵论语辞。
东坡梦见自己回到童年,回到上小学的年纪,他在梦里诵读着《论语》,就像现在的小朋友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一样。
这首诗用了一个词:总角。
总角是将头发梳成两个小小的发髻,一左一右挽在头顶两侧,就像长了两只角。古代小朋友到了八岁左右,一般都要梳这样的发型,而苏东坡刚好就是在八岁那年开始读小学的。他在纪念小学同学陈太初的文章里写道:“吾八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童子几百人,师独称吾与陈太初者。”我八岁上小学,授业恩师是一个名叫张易简的道士,学校里几百个学生,只有我和陈太初受到张老师的夸奖。
根据现代中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儿童入小学的法定年龄是六周岁,通常中国父母送孩子入学的年龄也是六岁到七岁之间,极少有七岁以后才入学的。苏东坡八岁才入学,是否太晚了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苏东坡说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他说八岁入学,实际上是指七岁入学。其次,八岁(七周岁)入学是古代中国的通例,今天看或许稍晚,在古代却是最适宜的入学年龄,既不算早,也不算晚。
东汉经学家许慎说过:“八岁入小学。”宋朝大儒朱熹也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子弟,皆入小学。”
现代中国公立小学对入学年龄卡得很严,不满六周岁是不能入学的,古代并没有这样的限制。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七岁入小学,南宋大诗人陆游六岁入小学,岳飞的孙子岳珂则是在五岁那年就上了小学。明朝大臣徐阶说:“吾族子弟俊秀者,五六岁即教之入学。”凡是智力超常的孩子,不用理会八岁入学的老规矩,五六岁就可以让他上小学了。
宋朝有八岁以前入学的事例,也有八岁以后入学的事例。《宋会要辑稿·崇儒》载:“诸小学八岁以上听入。”国立小学既接收刚满八岁的孩子,也接收八岁以上的孩子。北宋末年江苏武进有一个名叫张均时的学生,他家境贫寒,上小学时已经十三岁了,是入学很晚的典型。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宋朝只有小学和大学,小学毕业即可考入大学,中间没有中学。因为这个原因,小学的就读时间变得很长,少则五六年,多则十余年。宋徽宗政和年间,首都开封的国立小学里共有学生一千人,年龄最小的六岁,最大的三十三岁,平均年龄十四岁。为什么宋朝小学生的平均年龄会比现代小学生大那么多?正是因为当时的小学生并不仅仅是小学生,还包括很多相当于现在中学阶段的“小学生”。
[1][2]
(作者:李开周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