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没有望火楼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22 9:07:0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城郊处有一座砖砌台子,上边有一个亭子。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先生和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座望火楼,但望火楼上却没有人看守值班,因此余先生认为这座虚设的望火楼说明了北宋王朝的消防缺失。余先生引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说,按当时规定,望火楼“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余先生说:“遗憾的是,画中唯一一座望火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中无一人守望,传报火警的快马不知在何处,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式平房已被改作饭馆。北宋军队从事商业运作和运输活动已成势头,更加剧了军队的腐败。北宋末的消防系统连同其军队一样,皆颓败至此。”
笔者以为学者们所说的望火楼其实就是一个空亭子,并不是消防用的望火楼。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坊巷三百步许就有军巡铺屋一所,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这说明望火楼是观察坊巷火情的消防设施,应建在坊巷之中以便于观察,望火楼的数量也应该不止一座。而画卷中只有此一座所谓的望火楼,而且它是建在居民区的外边沿,其后边是空地和菜园子,前边是由简易房屋改成的小饭铺,它的高度也不是太高,所以根本起不到消防观察作用。这个被称为望火楼的亭子内摆放有供休闲用的桌凳,旁边还有树木、竹子相映衬,因此将它看成是一处休闲的园林小筑似乎更为恰当。
望火楼究竟是什么样子并无史料记载,以笔者推测,砖砌的楼至少要有两层才能称其为楼,楼的形状或圆或方,近似于炮楼。笔者以为,清代由陈枚等五位宫廷画家所画的摹本《清明上河图》(简称清院本)中的木制望楼(瞭望楼)或河边的砖砌瞭望楼的形状应当近似于北宋的望火楼。
对比张择端本《清明上河图》可知,张择端所画的就是一个高台上的亭子,所以将这个亭子称为望火楼从概念上说并不确切。按照孟元老所说,望火楼应建于坊巷之内、每三百步许就有一座、望火楼下又有各种消防设施以及驻守官兵等,但实际上《清明上河图》画卷中根本没有画出符合这些条件的望火楼,张择端画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亭子。正是由于这是一个亭子,所以亭子的下边没有负责救火的“官屋”,没有屯驻救火“军兵”,也没有“大小桶”“洒子”等各种救火工具。而一些学者是看到这个亭子就先入为主地和孟元老所说的望火楼对上号,继而又发现亭子下边没有各种消防设施,所以才会误认为这是北宋消防缺失。
对于这个亭子,余辉先生说“但至少可以确信,该高台是一座与军事或安全有关的瞭望台”。此说似乎过于肯定,该亭子地处城郊边沿地带,前边是简易的饭铺等房舍,后边是空旷的菜地,周围并无与军事或安全有关的事物需要观察。
《清明上河图》画卷中没有画望火楼并不等于“北宋消防缺失”,在《东京梦华录》有关消防一章的记载中说:“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军马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不劳百姓。”说明北宋时期的消防还是很负责任的,说北宋末期的消防系统颓败似乎有些冤枉他们。
(作者:郭祥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