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朱亥: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朱亥: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11 9:23:4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看武侠小说,很喜欢金庸先生的《侠客行》,李白的诗《侠客行》也是从那里知道的。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描写的那位武功高强的侠客赵客,到了信陵君那里,老老实实地把宝剑摘下来,规规矩矩放在膝前,毕恭毕敬地就座,有烤肉先让朱亥吃,端起酒杯先劝侯嬴喝。仔细想来,这位武功高强的侠客对信陵君、侯嬴和朱亥是自愧不如,所以对他们礼敬有加。因为他们三人才是真正的侠客,是侠之大者,他们的侠士精神烜赫千秋。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兵围攻邯郸,赵国危在旦夕。魏安釐王惧怕强秦,但又顾及与赵国有联合抗秦的盟约,只得派大将晋鄙率兵10万前往。魏军屯兵邺下,只是虚张声势,并不救赵。唇亡齿寒,魏安釐王的异母弟信陵君深为焦虑。后来,其门客侯嬴献“窃符救赵”之计,并荐举朱亥与信陵君同赴邺下。朱亥棰杀晋鄙,帮助信陵君夺取兵权,击败强秦,解了赵国的危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据说在朱仙镇政府附近原来曾有一座古庙,被称为朱亥故里。朱亥仙逝后,魂归故里,朱仙镇北关附近有朱亥墓。朱仙镇就是因朱亥而命名的,据《通鉴辑览》记载:“(朱仙镇)朱亥旧里故名,以朱亥封仙而得名。”由此看来,2200多年前的这位侠士之于古镇,是古镇的源,是古镇响当当的一张名片。穿越历史,走进战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朱亥是如何彰显其英雄本色的呢?《史记》是这样描述的:
    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当礼贤下士的信陵君亲自驾车恭迎侯生时,侯生一句“臣有客在市屠中 ”,一定会使人惊诧:市屠中也有令智士侯生垂顾之士?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而其旁,公子、从骑、市人,恭候之,窃骂之,围观之。按常理,被信陵君看重的侯嬴能在市屠中主动和自己交谈,周围又有那么多注视的眼睛,一般的屠夫恐怕早就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了。朱亥却没有,不仅没有,反而在侯嬴为“就公子之名”而进行的恶作剧般的“访谈”中甘当配角,与侯嬴唱起了“双簧”,无形中把不少周围人心里的骂声引向了自己。立身于如此境况,久语而不宠不惊、不乍不喜,如此屠夫,虽魏将相宗室而何比?此真士也。信陵君爱其人品,数次去看望朱亥,邀请朱亥到自己的府第,但都被婉言谢绝。由此看来,朱亥是一个性格豪爽、不慕仕途、宠辱不惊、定力超常的人。
    朱亥不仅性格豪爽、潇洒不羁,又是一个颇知轻重的人。当信陵君听了侯嬴的介绍多次前来拜访朱亥时,“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事因其怪而方显其人之神。朱亥之神则为:行为知己者用,义使用己者察。非用则身不行,非察而心不馁,当大用之时,挺身而出,其义立现,此方显其侠士之本色也。果然,当信陵君遭责而欲“投身喂虎”,侯生故纵而献窃符奇策之时,“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朱亥“故不复谢”,似乎有点不识抬举,其实这正是朱亥的高明之处。一方面可以说是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另一方面更是一种引而不发、蓄势待发。朱亥对自己的本领非常自信的,于己于国,正是施展自己才能、报答信陵君知遇之恩的时候,于是爽快地答应北上救赵,成就了一番功业。
    朱亥是一个勇武有力、处事果断的人。至晋鄙军,晋鄙“欲无听”,朱亥即“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晋鄙不信兵符,欲不交兵权,按计划要由朱亥杀死晋鄙。晋鄙是一个“嚄唶宿将”,不仅自己身手不错,身边也定是高手如云,一旦一击不中,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朱亥的风险还在于,就算成功杀死晋鄙,也有可能被晋鄙身边的人万刃分尸,或被以丢卒保帅的方式当替罪羊。所以,朱亥此时还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和“行为知己者用,义使用己者察”的侠士风范。这时候,朱亥的勇力和果敢发挥了作用,他以雷霆万钧之力、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袖里藏着的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为窃符救赵最终扫清了障碍。
    棰杀晋鄙之后,《史记》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对朱亥的记载。朱亥的去向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西汉刘向《列士传》载:“秦昭王会魏王。魏王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秦王大怒,置朱亥虎圈中。亥瞋目视虎,眦裂,血出溅虎,虎不敢动。”
    秦代养虎的地方叫虎圈。据《长安志汉宫殿疏》载:“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长十步,西去长安十五里。”把朱亥投入到这个不大的虎圈内,他必死无疑。而朱亥不动手脚,发神威瞪大眼睛,目眦尽裂,血溅到虎身上,“百兽之王”吓得动也不敢动,秦国上下为之震惊。后来,朱亥被秦王扣留,要求他为秦国效力,并许以高官厚禄,朱亥不为所动。秦王只好将朱亥囚禁起来,朱亥见回去无望,就用头撞柱子,柱断而不死,于是用手扼喉,喉断而死。好一个忠贞不屈的刚烈英雄!
    如果说信陵君的特长是礼贤下士和领兵打仗,侯嬴的特长是智谋和守诺,朱亥最大的特点就是武功高强。朱仙的“仙”字,说明朱亥在历代人心目中就是一位神仙。在朱仙镇附近,至今仍有人在过年时把他当门神张贴,足见朱亥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每每走过朱仙镇岳庙大街的忠义朱仙牌坊都感慨万千,朱亥于友,士为知己,可谓“义”;于国,身赴強秦,英勇壮烈,可谓“忠”,“忠义朱仙”恰如其分。朱仙镇是朱亥故里,又是朱亥安魂之处。朱仙镇岳飞庙山门原有的一副楹联:“若斯里,朱仙不死,知当日金牌北召,三字含冤,定击碎你这极恶滔天黑心宰相;既比邻,关圣犹生,见此间铁骑南旋,万民留哭,必保全我那精忠报国赤胆英雄。”可以看出朱亥确实曾在这里居住过。
    据《祥符县志》载,朱仙镇为战国时期朱亥故里,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信陵君窃符救赵,屠户朱亥协助。却秦救赵之后,朱亥在赵国居留8年,后随信陵君返回魏国,举家迁往朱仙镇这个地方。由于朱亥曾为屠夫,重侠尚义,有的屠户就把他尊为屠宰业的祖师爷,称朱亥为朱仙。于是,朱亥除了隐士、义士种种桂冠之外,又有了朱仙的尊号。由是,后人将朱亥初居之庄为仙人庄、迁居之地为朱仙镇,由此看来朱仙镇的历史起码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
    有人考证,北宋时期朱仙镇尚未成其规模,最初只是个驿站,因便利的水陆运输而发展成开封附近的草镇,时称朱仙镇(又有延嘉镇之说)。最后定名朱仙镇应是北宋末年或金初年间的事,于是有了闻名的岳飞朱仙镇大捷的记载。朱仙镇的朱亥故里地址在朱仙镇北门内偏西,濒临北宋时的西蔡河,也就是现在的运粮河,大致位置在现在的镇政府附近。这儿原有土地庙一座,其旁立碑曰“朱亥故里”,现已不存,至今还时常听人念叨这事儿。朱仙镇是一个千年古镇,有着众多的古迹,然而对于它的渊源的遗址更需要我们多做努力去探寻和开发。
    朱亥葬在何处,《史记》并没记载,但从传说和地方志上看,朱亥的遗体被运回魏国大梁后,墓葬有3处:除了开封城南的朱仙镇,另外两处则是开封东南城边的屠府坟村和封丘县城西15公里处。北宋诗人黄庭坚的父亲、著名文学家黄庶曾写过一首《过朱亥墓》(应是屠府坟):“枯林寒草墓丘墟,等是当年一丈夫。地下若知应笑死,衣冠今日有屠沽。”由此看来,此处貌似衣冠之冢,因为黄河多次肆虐,后两处墓葬早已是无迹可寻了。
    古人言魂归故里,朱仙镇的朱亥墓更是引起关注。关于朱仙镇朱亥墓明代《汴京遗迹志》有这样的记载:“朱亥墓,在朱仙保,俗称屠儿墓。”明代万历年间,朱仙镇为一保辖八里,清顺治年间为一保一社。书中称其为朱仙保是理所当然。至于“屠儿墓”的称呼,苏轼在祭拜朱亥墓时写了一首诗: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称屠儿。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苏学士的“大冢称屠儿”的诗句印证了俗称“屠儿墓”的说法。苏轼还为朱亥撰写《朱亥墓志》:
    崔嵬高丘,其下为谁?惟魏烈士,朱亥是依。时惟布衣,不震不惊。晋鄙在师,孔严不孤。进承其颐,视如豚猳。昔其在屠,谁养其威?鼓刀市人,谁者畏之?世之勇夫,杀人如蒿。及其所难,或失其刀。惟是贫贱,无以自豪。是谓真勇。士之布衣,其亦在养。有或不养,临事而恐。惟是屠者,其养可取。
    可见,东坡先生对朱亥这个“千古一屠”的敬慕。朱仙镇的朱亥墓遍植枣树,每年入秋绿叶红枣分外好看,因此有“屠冢红枣”列入朱仙镇八景的说法。至于朱亥墓的位置,现在笔者查阅资料,未见具体记载,民间只是泛言在朱仙镇北门外路西的某个地方,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光绪年间《祥符县志》尚有朱亥墓的相关记载,距现在仅100余年,不算久远,如果有关方面能着力寻找,加以保护、开发,必将成为一处颇有价值的地方,于开封和朱仙镇而言,意义都是很大的。
(作者:郭峰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