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豫剧名家王素君:“旦生双抱” 素音雅韵
豫剧名家王素君:“旦生双抱” 素音雅韵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8/1/9 9:28:4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核心提示
    开封是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成就了我国早期一大批豫剧大师、戏曲名家。王素君就是其中之一。王素君,女,1933 年生,河南省开封市人。作为老一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素君工旦行,又是豫剧文小生泰斗,曾是豫剧舞台上少有的“生旦两门抱”的全才演员,与王敬先、王秀兰并称“汴京三王”。
    如今,这位昔日舞台上儒雅倜傥的小生已是霜染鬓发的老人,但只要接到热情洋溢的信件和一声声诚挚的邀请,王素君还是会出现在戏曲茶座和多种豫剧“票房”中,一是为满足广大老观众对她“一睹芳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是自己作为退休老艺人的一个消遣方式。
    “旦生双抱”灵活自如
    王素君,生于1933年。5岁时,王素君便开始学习豫剧,7岁登台,初攻旦行,后改生行,以饰演文小生为主。
    开封市作协主席樊城曾编纂过一本《豫剧春秋》,在这本书中,详尽记录了王素君的故事。
    1946年,王素君加入开封市工人剧院,在这个名角众多的班社中,王素君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众家之长,很快就以出众的表演才能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开封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开封期间,王素君与王秀兰、王敬先两位艺术大师同台合作,她们台下是好姐妹,台上是好搭档,联袂主演了《王金豆借粮》《陈妙常》《西厢记》《贩马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周仁献嫂》《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经典剧目,被誉为“汴京三王”。
    1953年,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周扬在开封观看了王素君与王敬先主演的《陈妙常》后说:“这个戏演得可与越剧《梁祝》相媲美。”著名诗人徐玉诺赞扬王素君演的小生“一身书卷气”。作家姚雪垠、李准分别题词“风流倜傥”“雅而不俗”。
    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中,王素君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王敬先三人合作的《王金豆借粮》深受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好评,三人同获一等奖。随后,获奖剧目按上级安排在全国巡回演出,传遍了中国城乡并被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1958年,“汴京三王”应邀在省军区礼堂为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演出了获奖剧目。
    1959年,王素君调入河南豫剧院一团,与常香玉同台合作。她虚心学习常香玉大师刻画人物的功夫,既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又有所创新。《花木兰》《拷红》是她们合作流传最广的剧目。在《花木兰》的多场演出中,常香玉、王素君分饰花木兰A、B角,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一部《拷红》,张君瑞与红娘的艺术形象相映生辉、双璧鼎立,“舍不了莺莺贤妹”的唱段与“谯楼上打四梆”同样在广大戏迷中传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戏迷称赞“她二人同台可谓珠联璧合”。
    1960年,王素君调至河南省豫剧院,口碑日盛,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王派”小生艺术,深深地影响着豫剧生行中的几代演员,是一个颇具威望和影响的艺术流派。
    作为豫剧舞台上的“生旦两门抱”名家,王素君为观众塑造了小二姐、秦香莲、刘兰芝、祝英台、袁玉梅、李双双、柯湘、刘胡兰娘、岳飞母亲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桃李梅》中饰演的三妮袁玉梅,先以花旦出场,后期女扮男装改换小生,生旦转换灵活自如、生动传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的舞台历练使王素君无论是生角还是旦角,其艺术造诣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素君的唱腔特点为圆润雅致、宽厚清醇、低回质朴、韵味绵长。听她的演唱可以让你联想起越剧演员尹桂芳、京剧演员程砚秋、黄梅戏演员王少舫。一样的旋律,只要从她口中吟出,便别有一番韵味。
    无私传艺知足常乐
    1984年,王素君洗去铅粉,走下菊坛。在近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中,她为观众塑造了王金豆、潘必正、张君瑞、梁山伯、吕蒙正、周仁、萧恩等诸多艺术形象。她因飘逸潇洒、风流倜傥的表演,华美俏丽、委婉细腻的唱腔而被誉为豫剧“小生之帝”实在是众望所归。
    为弘扬戏曲文化、传承豫剧流派艺术,1985年王素君离休后,一直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戏迷无偿演出、教戏,组建“老年乐”剧团、素雅剧社,创办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致力于培养豫剧各流派传人,为传承豫剧流派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奉献光和热,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被河南省群众艺术馆评为“最受群众欢迎的爱心艺术家”。
    时光荏苒,王素君如今虽已85岁高龄,但仍然坚持活跃在舞台和群众之中,为传承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克尽己力,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奉献出所有。
    在王素君家中,经常有从各地慕名前来拜师的弟子,无论对谁,只要爱戏、想学戏,王素君都会一字一句地倾心指点。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儿名角居高临下和孤芳自赏的痕迹。
    王素君意味深长地说:“戏剧这一块阵地,它给了我乐趣,给了我和观众沟通的舞台,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是我一生吃不完、用不尽的财富。”这样高龄的老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她的随意、她的乐观、她的亲切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真谛:知足常乐。
    王素君以自己的艺术成就和高尚的艺德为戏曲事业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更以无私传艺、广育桃李的精神为豫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王派”传人遍布省内外的文艺团体,一大批青年演员已崭露头角,成为“王派”艺术的优秀传人。这位老艺术家为我省豫剧生行艺术培养了一大批生力军。她创立的“王派”小生艺术深深地影响着豫剧生行中的几代演员,是一个颇具威望和影响的艺术流派。
(作者:岳蔚敏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