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读北宋诗词 度重阳佳节
读北宋诗词 度重阳佳节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30 15:40:3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二九相重、日月并阳的古老节日里,有多少思绪一下子又涌上人们的心头。人生易老情难老。重阳节里,人们登高怀远、赏菊饮酒、插戴茱萸、思亲念友,种种节日活动,总是牵动着一腔恋恋不舍的情怀。“九月重阳,都下赏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千年前北宋帝都东京城的重阳节里,到处是赏菊和登高的身影。读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不知不觉就走进了那个文化昌盛的时代。品读北宋诗词,欣赏重阳佳作,细咂人生况味,更是令人心潮起伏、百感丛生。
    佳节欢度
    苏轼曾言:“秋色佳哉,想有以为乐。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虚掷,四时之美,无如此节者。”重阳节里,溪水澄澈,日光淡淡。高台帷帐中,吹奏和鸣,高朋满座。大家满插茱萸,一起饮酒登高。如此兴会,都被那个“红杏尚书”宋祁写到了他的《九日置酒》中:“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这个少年得志、一生顺风顺水的诗人,欢度重阳是何等得意。
    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重阳节到了,苏轼与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以一阕《定风波》酬谢佳节:“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面对生死,他是何等旷达超脱。
    欢度重阳,当然要赏菊啊!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由来已久。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重阳节里,京城菊花“无处无之”且品种多样,可见当时重阳赏菊风气之盛。今年重阳赏菊,让我们回到千年大宋,跟着欧阳修去吧,当然还要一醉方休啊:“九日欢游何处好,黄花万蕊雕阑绕。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日脚清寒高下照,宝钉密缀圆斜小。落叶西园风袅袅。催秋老,丛边莫厌金尊倒。”在欧阳修这阕《渔家傲》里,一句“通体清香无俗调”,尽写菊花的高洁风流,也是宋代雅文化一个鲜明的印证。
    登高佩茱
    重阳登高、赏景抒怀、宴饮唱和、思乡怀远等都是节日雅事。苏轼《定风波》中“酩酊但酬佳节了”,是多么豁达;黄裳在《桂枝香·重阳》中潇洒解脱:“共尽日、登临未足。更休问明年,浮世荣辱。难得良辰,鬓发见秋尤绿。”张耒《九日独游怀故人》“故人分散在天涯,九日登临独叹嗟”,陈师道《九日寄秦觏》“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晁补之《临江仙》“自古齐山重九胜,登临梦想依依”等,均写登高怀远。
    谢逸在《点绛唇》中写登高,美景如在眼前:“九日登高,倚楼人在秋空半。汝江如练,碧影涵云巘。”徐俯在《踏莎行》里登高而望:“素景将阑,黄花初笑。登高一望秋天杳。”而黄庭坚在《南乡子》中“已是有花兼有酒,良期。不用登临恨落晖”;在《鹧鸪天》的重阳佳节里,他又“菊花须插满头归。宜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送落晖”。
    “臂上茱萸新。似旧年、堪赏光阴”(杜安世),“小儿拍手拦归路,笑插茱萸待辟邪”(王庭珪)。重阳节佩戴茱萸习俗也由来已久,这个习俗同样在北宋诗词中大量体现,以表达驱邪辟灾、思亲念友、人生感叹等内容。
    苏轼、苏辙兄弟表达彼此的思念,苏轼“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苏辙“茱萸插遍知人少,谈笑须公一解颐”;黄庭坚表达兄弟之情“兄弟四人别住,他年同插茱萸”;秦观遥想弟兄“携酒登高,把茱萸簪彻”。这些诗词佳句令人自然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苏轼的《醉蓬莱·重九上君猷》,以“此会应须烂醉,仍把紫菊茱萸,细看重嗅”来表达与徐君猷的深厚情谊。谢逸在《点绛唇》中写自己隐居的闲雅生活:“醉看茱萸,定是明年健。清尊满。菊花黄浅,偏入陶潜眼。”
    人格如菊
    梅兰竹菊“四君子”,菊以其高洁品格寄托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千百年来,傲霜凌寒、不从流俗的菊花,总是君子高尚节操的象征。到了宋代,随着儒学的复兴,文人士大夫们的人格尊严意识普遍高涨,以菊品喻人品,慕坚贞、重气节的君子文化更是得到进一步弘扬,所以学者史铸在其《百菊集谱》中曾说:“菊之为卉,贞秀异常,独能悦茂于风霜摇落之时,人皆爱之,当以贤人君子为比可也。”“后时宁与竹柏荣,媚世不争桃李笑”(欧阳修),“不趁盛时随众卉,自甘深处作孤芳”(文同),“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梅尧臣),“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陆游),“我重此花全晚节,胜栽三径伴闲身”(高翥),“惟与高人处,耻作流俗夸”(魏了翁),“留香待严凛,意当烈士同”(牟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等,这是宋诗中以菊为题来表达人格追求的诗句。
    北宋三朝贤相韩琦,“以谨守资格为贤,名重当世”。晚年的他,在一个重阳节里宴待嘉客。他们一起赏清香芳菊,饮新熟美酒,品螃蟹美味,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身居高位的他,此时想到的却是对晚节的保重,所以诗人直抒胸臆,以一首《九日水阁》来表达自己年岁虽晚而节操弥坚的高洁人格:“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诗作中的“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遂成为千古名句,也是这个“晚节事事尤著力,所立特全”贤相的人格写照。
    相思无限
    节日总是引发人们的思念之情,重阳节也不例外。
    秋天到来,鸿雁南翔,此时身处异乡的人,常常因一声雁叫而唤起对亲人故友的绵绵思念。重阳节将至,晏殊登高望远,以一阕《诉衷情》寄无限相思:“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欧阳修也在重阳节来临的雁叫声里,以一阕《渔家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而苏轼在《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诗中,以“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来表达对弟弟的怀念。
    在一个日暖天晴、秋光清绝的重阳节里,客居孤馆的秦观,“叹笼鸟、羁踪难去,望征鸿、归心漫切”。他聊赏佳节,闲倚阑干,以一阕《碧芙蓉·九日》思乡怀人:“故园、当此际,遥想弟兄罗列。携酒登高,把茱萸簪彻。”在另一阙重阳词作《石州慢》中,“孤吟只把羁怀触”的他,同样表达了“乡关何处,华发缁尘,年来劳碌”的怀乡思归之情。在《满庭芳·碧水惊秋》中,他更是伤离怀旧:“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一腔柔情的张耒,以一阕重阳词《风流子》来表达对“她”的思念。“她”如花似玉,这位婉约词人如此深情款款:“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婚后一个重阳节,云雾弥漫,西风瑟瑟,凉气袭人。东篱把酒到黄昏的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因为丈夫不在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次她思念的是远行的夫君。独守空房的她,百无聊赖、寂寞伤感、愁闷憔悴。时光难捱中,她以一阕《醉花阴》寄赵明诚:“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作写闺中寂寞、表离愁相思,含蓄深沉,可谓一阕重阳节怀人佳作。词句“人比黄花瘦”更是广为传诵。
(作者:入云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