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安德裕:诗礼传家 父子夺魁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7 14:49: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出身将门 天生好学
安德裕(公元940年~公元1002年),字益,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他出身将门之家,曾祖父安从义、祖父安全都曾经担任过州刺史,父亲安重荣在后晋时期任成德节度使,加官至使相。
安重荣有飞扬跋扈之志,常对人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哪是什么龙种?”后因谋反,安重荣被刺杀于军中。为逃避追杀,奶娘抱着刚出世的安德裕躲在水洞中,结果还是被守兵俘获。守兵将襁褓中的安德裕交给后晋军校秦习,秦习早年与安重荣相识相交,他不忍心杀害无辜的婴儿,就将安德裕藏匿起来,后交给自己的养子石守琼抚养,改姓秦。
秦家是世代习武之家,家中的小孩都爱玩射箭、骑马之类的游戏。秦德裕却对武事没有丝毫兴趣,他从孩提时代起就喜欢摆弄笔墨纸砚。虽然还不识字,但看见书本他就会拿起来模仿大人高声吟诵,秦家的小孩常因此取笑他。秦德裕长到六七岁时,秦习决定送他去读书。秦德裕天生好学,进入学堂后更是潜心苦读。经过几年努力,他已经能够贯通文史,精通《三礼》《左传》,特别喜欢读《汉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
秦习病故,秦德裕按照传统礼节守了丧,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守丧期满后,秦德裕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安姓,并打算离开秦家,开始独立生活。临行前,秦家担心安德裕将来的生活,就把家中全部的积蓄、约万两金银赠送给他。安德裕分文不肯收,他婉言辞谢道:“这是秦家的积蓄,我不应该拿。大丈夫应当自立功名以取富贵,怎么能要别人的施舍!”离开秦家后,安德裕踏上了参加科考、博取功名的奋斗之路。
参加科考 博取功名
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枢密直学士赵逢担任知贡举官,主持礼部省试,共录取进士7人,安德裕名列第一。此榜是北宋录取进士人数最少的一次。因太祖忙于亲征北汉而没有举行最后的殿试,于是省试第一的安德裕理所当然成为状元,授官归州军事推官(从八品)。
安德裕历迁大理寺丞、著作佐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迁秘书丞(正七品)、知广济军(治所在今湖北武穴)。宋代的知军与知州平级,都是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安德裕赴任时,广济军作为北宋地方行政编制单位的历史才刚刚开始,就连广济军城(治所)也是新建的。他撰写了《广济军记》和《广济图经》三卷,记录下广济军新建的历史,并呈献给朝廷,得到了太宗的嘉奖。
艰辛游宦 出知开封
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安德裕任太常博士、知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宋代官员的流动性很大,一般是三年任满就必须迁往其他地方。安德裕从湖北一下子被调到大西北任职,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他的游宦生活可以说是相当艰苦。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安德裕迁主客员外郎(正七品)、广州(治所在今广东广州)通判,这意味着他又要从大西北辗转到岭南地区,迁徙之路更加遥远而艰辛。
值得庆幸的是,宰相李昉对安德裕的才华及能力都非常赏识。他向太宗举荐,希望诏安德裕回朝廷担任史官。结果,安德裕还没有去广州赴任,就奉诏回京,任主客员外郎、直史馆。端拱元年(公元988年),他以金部员外郎出知开封府开封县。
[1][2]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