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神垕陶瓷官署
神垕陶瓷官署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24:1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陶瓷官署位于神垕古镇老街东侧,西距望嵩寨门400米,坐北朝南,前为陶瓷官署,后为内眷院,东后侧为五层碉楼,名为钢叉楼。
    陶瓷官署为一进三宅院,进入大门有北影壁、西影壁,垂花门,过屋、上房及厢房均为廊柱式砖木结构,屋门、窗棂木雕精美,檐檩施龙首随雀替,天花板、木隔扇做工精细、彩绘优美。
    《禹县志·山志》载:“神垕镇处乱山中,界禹郏间,四民杂处,陶户数百家,常为盗窥,旧驻外委一员。”据神垕当地盛传官署为李家花园的情况看,明末神垕最后一任主管陶瓷赋税及生产的官员应当姓李,崇祯年间逃离神垕。明代,外地商贾主要由晋商携资来神垕从事窑货经营活动,成为地主兼资本家,即当地所称的窑货主。清康熙年以后神垕瓷业趋于繁荣,在神垕镇管理陶瓷生产的官员,有的因瓷艺生产收入丰厚,具有陶瓷生产技术及釉料秘方,留居此地成为当地的富裕窑货主。(如有机会,专门讨论古代神垕陶瓷赋税及生产情况。)
    神垕陶瓷官署古建筑群,与众多历史遗迹共同见证了神垕的陶瓷业发展历史。过去百年风云变幻,今朝未来兴旺发达。
    陶瓷官署平面图,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鱼戏图:水在古代有财之意,与莲相生,与鱼共舞,以示连年有余的美好期盼。有一首汉乐府诗词如此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鱼可不是一般的调皮!
    花开富贵图:照壁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四合院必有的一种处理手段,明朝时特别流行。图中砖雕花开富贵,花中之王牡丹和树中君子竹子遥相呼应,意为富贵常临忠厚之家。
    传统建筑,传统家具,传统瓷器,加上现代灯光,正应“雅堂无钧,不可自夸富。”
    还有两把明式圈椅,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简洁流畅,对应“天圆地方”(中国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圆是和谐,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这造型、这线条,与书法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可与钧瓷第一器出戟尊相媲美!
    还有一颗星,钧瓷也属文人瓷类,钧瓷养花草,菖蒲少不了。菖蒲,作为书房君子,与君子瓷器—钧瓷也是绝配。早在明代《长物志》载:“菖蒲盆栽,瓦陶为农家翁用,不佳者不入品。以砂栽故,耗水快,以瓷紫砂为佳。至于古器,宜配文房。至于钧窑,址在禹州,胎厚多窑变。文房之中,香炉、筒、洗之类雅致者皆佳,至于古石盆,细小堪把者入品。至于牛槽之类,岂可登堂,只宜院中置蒲石。”
    来者是客,一定要阅读一下牌子上的文字,一是建筑构造,一是历史渊源。除此之外这区间有八根柱子,其柱根和础座可以说是整座院子最古老的实物。柱根由红石圆形须弥座,下雕仰莲,形若莲蓬,八棱柱身,方形础座上部圆形浮雕覆莲纹饰,为禹州现存古建筑木雕刻所独有。
    古老的器物会说话,它们为陶瓷官署此番容貌苦等百年,历史惊奇重演,正如它初次亮相般奇正!室内有类似过去县衙办公场所的说法,比如正大光明。新时代新风貌,新添桌椅,为游客参与模拟拍卖体验服务。
    天黑了,灯亮了,感觉不一样了。古人的生活也不过如此,起早贪黑,懒惰催人老,勤劳能延年。若在此地读书,“早”不用刻,定有你一席。
   穿过堂或是通小径来到后院,定是豁然开朗。宽宽敞敞,明明亮亮,办公要勤勤恳恳,生活要自自在在。大红灯笼高高挂,时代风貌日日新。
    陶瓷官署建筑群,高瞻远瞩,一览众房小。钢叉楼上看风景,分不清那家是哪家!陶瓷官署是一组单独的建筑群,周边也是类似建筑,难免会幽默一下“麋鹿来了,在哪?在那!那是哪?”
    又一组大红灯笼,钢叉楼正前方位置。封建社会,有着明显的阶级性,试想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种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好!
    单坡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之所以半坡,是因为北方的房子需要更多的日照和采光,排水水往自家留。这也正好符合古代传统民居内向的性格。其实,还是地方小,智慧大。
    此地无银三百两,常人还真找不到。穿过陶瓷官署西侧小小胡同,乍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小园香径独徘徊,看看石头看看瓦,看看笼盔看看墙。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昆吾移居许地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