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为何多隐士?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0/11 9:22:4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中国文化中,有著名的典故“颍水箕山”、“许由洗耳”,常常被历代文人用来形容自己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态。这个典故源自于帝尧时代,尧想禅让帝位给才德双全的许由,许由不受,遁耕于颍水只阳,箕山之下。尧说你不想当天子,那么当九州长怎么样?许由听了这些觉得耳朵好像受了污染一样,于是洗耳于颍水之滨。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犊来饮水,见许由洗耳,就问你在弄啥?许由一解释,巢父叹说这下游已被你的洗耳水污染了,拉着牛犊就往下游而去。
从此,许由、巢父就成为中国最早最知名的隐士,他们代表着一个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的演示者群体。
许由、巢父的故事就发生在禹州。禹州风水上佳,河南箕山山系从登封市南向东蜿蜒,至禹州市南著名的三峰山、柏山后,消失在茫茫的豫东平原。在禹州境内隔颍河和颍川平原与巨茨山系相望,形成了两山夹平原的独特地形;而淮河流域最大的支流——颍河,从登封县嵩山发源,在禹州奔淌而去。在这片得天地造化的风水土地上,哺育了中国最早的文明。
自古以来,禹州就多隐士。这个群体虽然隐姓埋名,鲜问世事,但但因其卓然于世的思想与言行,洁光片羽,仍在历史上留下了若干璀璨的名字,比如许由、巢父,比如司马懿老师胡昭,具茨山人卢损,水镜先生司马微,徐庶、宋代“阳城三士”陈恬、鲜于绰等等。中国文化历来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传统思想。对于一部分思想超卓、敏感锐利、洁身自好的人士来说,一则厌倦应酬人事、维系关系网;二则不愿俯低身姿,为自己所不愿为,他们不愿、不想、不欲趟那一滩浑水,于是离群索居,寄情山水,研习学问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而禹州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该区域隐士频现:
一、禹州位于中原之中,位置重要。在五千年前的文明伊始,具茨山系就孕育出了黄帝部落(具茨山80%的范围都在禹州境内),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源泉,文化历来昌盛,民智开启程度高。
二、禹州颍水环绕,箕山山系于此驻足,平原、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盛产草药、矿石,资源十分丰富,具备隐居修行的良好条件。
三、从皇帝在这里开创中华文明起始,禹州这方土地历设夏代都城、郑国韩国都城、颍川郡治等,在宋代之前一直是中国文化、政治、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四、自许由、巢父已降,潜移默化,这片土地有隐居的文化传统,经时代相传而蔚然成风,尽管有消极一面,但对相对稳定时期的社会和谐起到过积极作用。
(作者:包献珍、朱晓路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