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他小的时候就十分喜爱文艺,希望能成为一名演员。小小的梦想种子在时间的泥土中发芽成长。他说过快板、相声,当过经理,干过导演,执导过晚会,还出过书……虽然工作岗位有所变动,但不变的是他一直都在为文艺事业而奋斗。他就是开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组长、开封大学客座教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中华。
梦想成真
今年66岁的李中华最近一直在忙着写作他的第三本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图个高兴”。
在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几十年中,李中华创作并演出过相声、快板,当过经理做过导演,写过集子出过书……这些都是他人生中的乐事。
李中华自小就十分喜爱文艺,希望能成为一名专业演员。1964年,小学还没毕业的他报名考戏校,一试、二试、三试都通过了,可是最后却因体检时无法准确辨认颜色而无缘戏校。虽然如此,他却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13岁那年,他便找到金艺先生,开始学习快板、相声。
1968年,李中华下乡当知青,因会说相声、快板,被抽调至宣传队,进行文艺演出。经过长期的训练,李中华积累了许多舞台经验与技能,也获得了不少成绩,参加市里的会演,经常获得一等奖。当时正好赶上开封市文工团第一次招收舞蹈演员,李中华便报名参加。命运弄人,李中华和当初考戏校时一样,三试都通过了,可偏偏因为户口在乡下没办法转,一步之遥的文工团也与他擦肩而过。
两次考试,结果都令人惋惜。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71年,李中华被调回市里,来到了二轻(工业)系统电器配件厂。因为他相声、快板说得好,这次把他调回市里,专门为他要了一个名额。他说,当时的感觉就是荣幸。
1972年,李中华被调到了心仪已久的开封市文工团,他创作的相声《活不认账》《乐园》《赤耳山鬼》等在《传奇故事》上发表,改编演出的相声《笑语欢歌》在河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演出受到好评,创作的河南坠子《万紫千红闹菊城》获河南省“牡丹奖”,坠子歌《我的母亲城》、歌曲《真得劲》《千年唱响一首歌》等入选开封市春节晚会。
台前演出的日子
曲艺演员可不是好当的,只是对快板、相声在行可不行,还得让观众有看头。怎么才能让节目有看头呢,李中华开始了对相声的创新之路。他独创了一种新形式相声——“点唱相声”。相声的基础是说、学、逗、唱,“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从“唱”入手,和观众互动起来,观众来点,演员来唱。那个时代,吉他刚刚流行起来,李中华又想到把这个新潮的元素加到相声中,来个中外文化的碰撞。
有一次李中华在南方进行相声专场演出,一共有五对搭档,前四对都表演完了,观众感觉平平,一次返场都没有。李中华很担心,这次演出“崴”这儿可怎么办。他是底场,只能最后上去再试试,看场子的氛围有没有什么转机。这个节目就是相声、吉他相结合的新节目。果然,表演效果非常好,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一下返场了好几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还引领了新的潮流。
开封市文工团因为和北京曲艺团是对口单位,所以每年李中华都会去北京学习。学习期间,李中华受到了王学义先生的喜爱,先生提出要收他为徒弟,李中华感到既吃惊又欣喜。1974年,李中华拜到王学义先生门下,开始了对曲艺的深入学习。
王学义是北京曲艺团著名的快板、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从小在天桥演出,相声、快板“两门抱”。他对徒弟李中华是喜爱有加,李中华每次去北京,他都让李中华住在自己家,天热时还把有空调的房间让给李中华住,自己却因隔壁空调的噪音而睡不着觉。王学义在生活中对李中华十分关爱,但在排节目时要求却十分严格。有一次排演快板书《火焰山》,前六句有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四个人物,每个人物还有形体动作。王学义要求每个人物的形体动作不像不行、板槽与动作卡得不死不行,结果仅仅六句却排了整整一上午。先生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深深影响着李中华。
退居幕后的时光
1988年,李中华进了市文化局艺术科,告别了舞台,但依旧做着文艺工作。闲暇时间他还经常写作,写人物专访、杂文,还写相声、快板等曲艺作品。
1993年,他到大众剧院当经理,并将其改名为“大众娱乐城”。在他的带领下,大众娱乐城的业绩一年比一年好。
“我刚开始就在报纸上打广告‘三天不要钱,不看白不看’来吸引人眼球,招揽顾客,然后还在娱乐城附近开了一些引领时代潮流的店,像电脑刻字社、电脑公司之类的新鲜产物,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李中华说。
1999年,李中华到市群艺馆当馆长、书记,开始做群众文化工作,之后他还参与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尽管工作很忙,但李中华始终没有放弃他所喜爱的文艺与文学创作。
2013年开封春晚,李中华写了一个小品《志愿者》,邀请到外国友人来表演,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他执导过2014年到2016年三次开封春晚,每年都有他创作的作品。其中河南坠子《万紫千红闹菊城》曾获得河南省曲艺创作最高奖“牡丹奖”。
李中华喜欢写作,写过文艺节目台本、人物专访、报告文学,也创作过诗歌、撰写过对联。他将这些作品集结在一起,出了本书——《图个高兴》,内容朴实又真实。2014年,他又出了一本《汴梁城的稀罕事》,这本书是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影。李中华说,近期他打算再出一本《汴梁城的稀罕人》,和《汴梁城的稀罕事》算是姊妹篇。
聊起快板,他可以张口就来,贯口也是一个接一个地说。许久不上舞台,他还是能娴熟地表演,能看出当年他的基本功相当扎实。回忆起在舞台上的时光,说着说着他就唱了起来,过了这么久,不变的还是他对艺术的热爱。不管在台前还是幕后,他始终在为文艺事业努力着,在为最初的梦想奋斗着。当初小小的梦想成就了今天的辉煌,成就了现在的他。
聊起恩师杨宝璋、王学义先生,李中华感恩戴德、赞誉有加。他说,两位恩师手把手教他,传授给他真经。“两位恩师常说,做艺先做人。”李中华说,“这些我牢记心中,锤炼自己的技艺,磨砺自己的品格。做个好人,是我人生的宗旨。”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