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丝路流传“蔡侯纸”
丝路流传“蔡侯纸”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9/5 10:02:0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造纸术也被特别展示。因对造纸术的发明有突出贡献,蔡伦被奉为造纸鼻祖。美国《时代》周刊曾公布过“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蔡伦榜上有名。而蔡伦的造纸术,正是在当时的洛阳皇宫里发明的,并由此传向了世界。
    受荐入宫,极为荣宠
    东汉初年,蔡伦出生于桂阳县大凑山下的一户人家。蔡家为铁匠世家,世代以冶铸为生。大凑山出产铁矿,当时私人铸铁成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卫飒上任桂阳郡太守后,在桂阳设置铁官,不再允许私人铸铁,蔡家因此得到朝廷重用。
    蔡伦幼年进入乡学启蒙,习《周礼》,读《论语》。同时,学校周边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对蔡伦影响很大,他对冶炼、铸造和种麻、养蚕等都很感兴趣。少年时的蔡伦,已是满腹经纶、见多识广。
    由于蔡家与铁官交往密切,一位到桂阳公干的京官发现了蔡伦的才华,就推荐他进宫去做宦官。汉明帝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年轻的蔡伦到了京城洛阳,这也是他首次进京。入宫后,蔡伦先是在嫔妃所居的掖庭当差,几年后提升为出入皇宫、传递诏令的小黄门。蔡伦的才华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公元89年,汉和帝即位,蔡伦又被提升为出入朝廷、侍从天子的中常侍,成为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参与朝政的高等宦官。
    公元107年,因担任侍卫时间较长、贡献很大,蔡伦被垂帘听政的邓太后封为龙亭侯。后来,蔡伦又担任长乐太仆。公元117年,因诸多文史资料需要核定,朝廷广选博士良史聚于东观殿,校正各种典籍,而监督者正是蔡伦,荣宠不难想见。
    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因当初受人指使、参与迫害安帝祖母宋贵人等问题,蔡伦被审讯查办,后服毒自杀。
    掌管尚方,才华尽显
    蔡伦曾兼任尚方令。尚方,是一个主管皇宫制造业的机构,“尚方宝剑”即为尚方制作的宝剑,后来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让蔡伦掌管尚方,或是朝廷偶然为之,却最终成了被写入史册的伟大任命。当时,尚方聚集了众多能工巧匠,代表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准。这为蔡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他在制造技术方面的过人天资,也因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蔡伦对尚方的工作十分用心。每有空闲,他就闭门谢客,亲自到作坊进行技术调查,学习和总结工匠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同时,蔡伦大胆融入自己的创新,大幅改进制作工艺,使得尚方造出的刀剑等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东汉政论家崔寔(shí)在《政论》中高度评论蔡伦:“有蔡太仆之弩,及龙亭九年之剑,至今擅名天下。”不难发现,蔡伦铸造的刀剑,已成为当时的兵器“品牌”,代表着当时的技术水准。这样的经历,为蔡伦发明“蔡侯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造“蔡侯纸”,影响深远
    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书写并非易事。东汉时,一般人只能把字刻写在竹木简上。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用得起蚕丝织成的帛。这就使人们读书写字受到很大限制。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在蔡伦的领导下,尚方制造的刀剑等器物广受赞誉。当时,邓太后喜欢文史,曾令各州郡岁贡笔墨等物。蔡伦很有心,就利用在尚方观察、接触生产实践的条件,想在造纸上有突破。
    他挑选出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让工匠们把它们剪断切碎,置于大水池中浸泡。过了一段时间,其中的杂物烂掉了,而不易腐烂的纤维保留了下来。他又让工匠们把浸泡过的原料捞起,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糊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这黏糊糊的东西挑起来,等干燥后揭下来,就变成了纸。经过反复试验,蔡伦终于带着工匠们,试制出轻薄柔韧、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的纸。
    公元105年,蔡伦向汉和帝献纸,并将造纸的方法写成奏折,连同纸张呈献皇帝。皇帝对此大加赞赏,并诏令在全国予以推广使用。由于这种新的造纸方法是蔡伦发明的,人们便把这种纸都称为“蔡侯纸”。
    “蔡侯纸”的发明,不仅在中国影响巨大,也对世界贡献良多。当时,作为东汉的首都,洛阳已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蔡伦的造纸术也沿着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欧向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刘永加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5017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