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不见岳武穆 召伯在甘棠
不见岳武穆 召伯在甘棠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8/7 10:19:0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甘棠,又称棠梨、野梨,是一种落叶乔木,多生长在荒郊或路旁。召伯德高望重,勤政爱民,他在洛阳期间,经常外出巡视,体察民情。一次走到宜阳,他在路边的甘棠树下休息,有百姓来反映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都想让召伯为自己说话。召伯现场办公,不偏不倚,让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后来,召公离开洛阳,当地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将那棵甘棠树保护起来,不让人修剪砍伐。他们将甘棠树视为召公的化身,作了《甘棠》一诗来歌颂他,这个地方也渐渐成了甘棠村。东魏时期,宜阳县曾称甘棠县,隋朝时又改称寿安县。
    甘棠村旧有召公庙,唐初李泰编《括地志》,对此曾有记载:“召公庙在洛州寿安县西北五里。召伯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后人怀其德,因立庙。”
    清雍正二年,张汉来到甘棠村的时候,甘棠树和召公庙都已不存。他感叹不已,命当时的宜阳县令郭朝鼎寻访故地,自己书碑并撰写《召伯甘棠记》一文。
    今天,张汉留下的这通碑仍立在甘棠村的广场上,上书“召伯听政处”5个大字,落款为“河南尹张汉书,大清雍正二年腊月宜阳令郭朝鼎立”。
    这一年,郭朝鼎还是宜阳县令,不久后他将出任洛阳县令,继续配合张汉的工作。在保护古迹方面,他算得上张汉的最佳搭档。
    他要“次第修复”忠臣义士墓
    张汉是一名讲气节的文人,在任河南知府期间,决心对洛阳的忠臣义士墓进行修复,比如苌弘墓。
    周大夫苌弘学识渊博,长期为周王室效力。公元前518年,孔子入周问礼,曾特意向苌弘学习乐的知识。孔子回去后再听韶乐,如痴如醉,达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可惜当时周王室衰微,苌弘为了削弱诸侯实力,保住王室体面,不得不置身于权力斗争的漩涡,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那是公元前492年,晋国发生大夫范吉射叛乱事件。周王室大臣刘文公与范氏为世代姻亲,苌弘便暗中帮助范氏。叛乱平息后,晋国以此为借口讨伐周王室,周敬王迫于压力,下令将苌弘处死,葬于邙山之上。
    含冤而死的苌弘,相传“其血三年化为碧玉”。今天偃师市有化碧村,就是苌弘墓所在的地方,千百年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到苌弘墓前凭吊。
    张汉来的时候,苌弘墓只剩一抔(póu)黄土,景象不胜凄凉。他将墓地修复之后,赋诗一首刻于石上,开头称“题周大夫苌弘墓去洛京三十里”。据何汉儒介绍,此诗碑文字为张汉草书,较为少见。
    在修复苌弘墓的时候,张汉得知颜真卿、许远的墓都在偃师,就表示“余将次第修之”。
    颜真卿和许远是唐代名臣,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死于叛军之手。“偃师何处识颜家,南海神州授碧霞。四水交流存葬地,禄山一变静尘沙……”这是张汉在拜谒颜真卿墓时写下的诗句。对他来说,修墓就是保护古迹,保存一段段历史。
    “汉丞相朱买臣墓在谷水西,孔子的弟子冉伯牛墓在邙山上,张汉都曾前去立碑。”何汉儒说,可惜这些碑刻都已找不到了。

(作者:张广英 孟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古人祈雨的故事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