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知道陈三童这个名字,估计上了岁数的老人会有些印象或者听过关于她的故事。是的,就是在相国寺江湖,她曾经带动了鼓词艺术在中原的传播。1918年1月19日《豫言》报曾载:“山东鼓书能及于河南上流社会之耳目,盖自陈三童来而后流行也。”所以,山东大鼓女艺人在开封发迹,陈三童功不可没。
与其他鼓词艺人一样,陈三童也是来自山东。陈三童初来汴时,人多以“陈善同”呼之,据说她不重容颜重技艺,声韵堪追小叫天。江湖上谓陈三童在大鼓书中的地位像京剧艺术中谭鑫培的地位一样高。当年,弄竹老人称赞陈三童是兰花品格,并赋诗云:“音韵悠扬淡泊神,不谄不傲自宜人。诸君顾曲应谁属,我爱风流北里陈。”
时人对陈三童评价很高,说听陈三童之《荐诸葛》,有孟浩然“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之妙,不禁拍案叫绝。甚至陈三童回一趟济南,开封和济南两个地方的“粉丝”都不情愿,济南的是怕她走,开封的是怕她不回来。陈三童每次出棚演出,势必人满为患。她的经典唱段是《小黑驴》,这是山东大鼓传统短篇曲目,韵文体,取材于清代临清民谣《说黑驴》。清末,王小玉明湖居说书已成名段,《老残游记》中有描述。进入民国后,来到相国寺江湖演出的山东女艺人也多唱这段,但是唱得最好的还是陈三童。
陈三童在民间曲艺的基础上对《小黑驴》进行了修改,无论是唱词还是动作都进行了潜心设计。一群学生到大街游玩散心,见有一对新婚夫妻走来。新女婿手持长鞭赶着小黑驴,去陪穿戴讲究的新媳妇走娘家。后边还跟着个小瞎子哼哼呀呀唱着小曲儿。从人物模样、衣着、神态到黑驴的形态种种,陈三童都描绘得细腻而生动。小两口来到岳父家门口,所有亲戚均来迎接,热情招待,酒饭后,再斗鹌鹑消遣逗趣,犹如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情画。每次演出此节目,观众无不“喧呼喝彩,声震耳鼓”。
民国初年的《大梁书场竹枝词》写《陈三童》称赞其:“金石声中白雪腔,深沉清静更铿锵。不将纤巧争奇异,骚雅群推陈子昂。”可惜红颜薄命,1918年11月26日,陈三童因病在开封去世,年仅31岁。从此,凡曾看过她演出的观众,每次过相国寺,闻听到寺内铜琶铁板之声时无不黯然神伤。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