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好妈妈”什么样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20 8:53:0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一年后,左懋第以南明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出使北京,被多尔衮扣押,坚决不投降,最终遭到杀害,临死前留下绝命诗“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老天赐钱养贤母”
这件事在元代学者杨瑀所著的《山居新语》和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都有记录。
“有一卖菜人,早往市中卖菜,半途忽拾钞一束”。卖菜人非常高兴,看着天色还是灰蒙蒙的,就躲到树林子里藏好,等天亮了才打开数了一数,一共十五锭。他就拿了一锭跑到集市上买了肉和米,放在挑担里,也不卖菜了,喜滋滋地跑回了家。
他的母亲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儿子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他的母亲一听勃然大怒:“你捡了人家丢失的钱,失主多么着急,你有没有想过?你从哪儿捡的,就到哪儿等失主!失主发现丢了钱,肯定会回来找的。”然后,她又从家里找出一锭钱补齐。
卖菜人没办法,只好“携往其处”,等了一阵子,“果有寻物者至”。卖菜人把钱还给他。谁知,失主是个黑心肠的家伙,不但不谢卖菜人,反而大声叫嚷起来:“我丢了三十锭,他只给我十五锭,另外那十五锭哪里去了?”
卖菜人一下子傻了眼,哭了起来。
失主揪着卖菜人跑到县衙去告状。县令是以明察秋毫而著称的聂以道。他听完原告和被告的陈词,遣人悄悄地把卖菜人的妈妈找到后堂,问了一下情况,母子俩的口供完全一样。由于事情发生得突然,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不存在母子俩“串供”的可能。聂以道心里有了数, 重新回到堂上,问卖菜人:“你捡的那一束钱是十五锭,对吗?”卖菜人称是。他又问失主:“你丢的一束钱是三十锭,对吗?”失主扬着脖子说没错。聂以道让文书把他俩说的话记录下来,让他们签字画押,判道:既然卖菜人捡的是十五锭,失主丢的是三十锭,“如此则所拾之者,非是所失之钞”,然后对卖菜人说:“你捡那十五锭,是老天赐给你赡养贤母的。”他又对失主说:“尔所失三十锭,当在别处,可自寻之。”
卖菜人喜出望外地回家去了,那个讹诈不成反落一场空的失主目瞪口呆,被聂以道轰出了县衙。该事传开后,“闻者莫不称善”。
[1][2]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