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谁是三国时期“第一伯乐”
谁是三国时期“第一伯乐”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20 8:49: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若没有伯乐的慧眼,再有能耐的千里马也难免郁郁终老于普通的马厩之中,没有机会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施展自己的才能。
    那么,谁是三国时期“第一伯乐”?
    司马徽,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司马徽慧眼独具,第一个指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并把“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三位旷世奇才都推荐给了求贤若渴的刘备,可谓功高至伟。
    他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伯乐”。放眼能人辈出的三国时期,在发现人才方面,无人能与之比肩。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落难的时候,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拜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亮,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史书《三国志》也对此有记载。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中说,庞统18岁时曾会见过司马徽。司马徽与庞统私交甚笃,并称呼庞统为弟。
    司马徽属于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人物,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峨冠博带,道貌非常,且琴艺甚高。
    《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司马徽的趣事。东汉末年的司马徽是个出名的“好好先生”。他与人交谈时,从不谈论别人的不是,无论好事坏事,一概说好。有人问候他:“近来身体如何?”他回答:“好。”有人向他诉说自己最近刚刚死了儿子,他回答:“很好。”他的妻子责备他:“别人认为你的品德好,所以才把难言的伤心事告诉你。可你为什么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倒说好?”谁知,司马徽听了妻子的话后回答说:“像你这样的意见,也很好!”
    于是,司马徽便成了“好好先生”的代名词。其实,纵观历史上的司马徽,是小事不分心、大事不糊涂的大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曹操欲将其招致麾下,但司马徽坚决不从。不久,他便病死了,曹操深以遗憾。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