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古来征战几人还
古来征战几人还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12 15:24:0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尸骨上满是箭头
    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图书馆管理员”老子离开王城洛阳,西出函谷关时,架不住关令尹喜软磨硬泡,写下五千言《道德经》,权作“买路钱”。
    灵宝函谷关景区立了一尊镀金老子像,以纪念此事。“金衣”老子太华贵,事实上,老子是不大可能着华服的。
    那时候礼崩乐坏,许多人不讲道德。天子无能,诸侯争霸,整天打打杀杀。匪盗抢,官兵刮,民不聊生,人能有身囫囵衣裳穿就不错了。
    函谷关乃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是进取关中,都要打此经过。偏偏通关道路狭窄崎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险恶,易守难攻。
    要战,必是血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函谷关(秦关)见证了一场又一场人类厮杀——
    诸侯争霸、楚汉相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狼烟四起,死伤无数。
    东周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先后组成多国联军,五次进攻强秦。
    秦国仗着函谷关天险,恶战联军,败少胜多,曾经打得联军“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灵宝当地的村民说,十几年前,函谷关附近的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挖出一具古人遗骸,尸骨上有箭镞(zú)十多个。经考古专家鉴定,此乃战国箭镞,死者当是军人,在作战时中箭而死,可见战争之惨烈。
    打得强秦不敢出关
    上面这些战争,是在秦关发生的。
    秦函谷关是从中原入秦的必经之地,一旦被攻破,秦国基本上就玩儿完了。
    有个智商极高的洛阳人,名叫苏秦。传说,他身佩六国相印,策划六国合纵抗秦,打得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事实上这场仗根本没打,至少另一个洛阳人——西汉的贾谊是这么认为的。贾先生在《过秦论》里说,“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打开函谷关迎战,多国联军怕有诈,“逡(qūn)巡而不敢进”。秦军不费一兵一卒,“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秦军并非不可攻克。
    公元前628年,秦军想偷袭郑国,行至今洛阳偃师一带,遇上了郑国商人弦高。弦高正要到王城洛阳做生意,得知敌情,便伪装成郑国使臣,宰牛犒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有防备,只得打消灭郑的念头。
    当时秦、晋两国关系有点紧张。晋文公刚死,秦国未派使臣吊唁,继位的晋襄公身着丧服上战场,与姜戎族联手,在崤函地区设下伏兵,打得秦军全军覆没,三员大帅被俘。
    此战名为崤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战区离函谷关不远,大致位于洛宁、灵宝交界处,也就是今洛宁县东宋镇王岭村交战沟一带。
    到了公元前247年,“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率五国联军,又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吓得秦军撤回函谷关,不敢露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翻山绕过函谷关,先夺了关中。这激怒了楚霸王项羽,引出一场鸿门宴。
    可项羽有勇无谋,不听谋士范增的苦劝,心软放走了刘邦。后来刘邦得了天下,建立西汉政权。
    为当关内侯挪挪函谷关
    古人把函谷关以东地区称为关外、关东,以西地区称为关西、关内、关中。
    汉武帝上台后,为笼络人心,把关中土地分封给功臣。
    楼船将军杨仆的老家在关东的洛阳新安境内,汉武帝就把他分到了关东。关外侯管关外,汉武帝觉得挺好。
    杨将军却很不高兴。就像今人以住在首都北京为荣一样,当时的人以“居关内为荣,居关外为耻”。他可不想当关外侯。
    于是,杨仆上书汉武帝,自愿出资,把函谷关迁到新安。如此一来,他这个“关外侯”就变成“关内侯”了。
    灵宝秦函谷关由此废置,新安汉函谷关启用。
    三国时期,魏主曹操为了转运兵马粮草,西讨张鲁、马超,命人在今灵宝市孟村一带开凿隧道,建起新关,即魏函谷关。
    魏关临近黄河,附近有大片草甸,河水漫过村旁的小树林,风景秀美。孟村人古道热肠,见有人打听魏关,便耐心解释:“就在河滩上,但是现在啥都没有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所谓慈悲,历史轮回,众生平等,草木自枯荣,人类自生死,恒久的唯有黄河长风。

(作者:张丽娜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不畏权贵的庾纯
下一篇: 邓世隆拍马蹄儿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