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起许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10 11:17:29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许昌,是一个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地方,曾经有两个伟大人物的命运与这里交织错综、息息相关。一个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帝国的缔造者曹操;一个是忠义绝伦、备受后人推崇的一代“武圣”关羽。谙熟三国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曹操造就了许昌,许昌成就了关羽。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当此际也,雄才大略的曹操,顺天应时,把名存实亡的汉献帝和东汉朝廷迎接到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优势,从此拉开了三国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大幕。许昌成为三国“演义”的主战场,也作为三国历史进程的起点和终点,被载入史册。
曹操雄踞许昌25年,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治军理民,屯田积谷,广揽人才,东征西讨,克平群雄,制衡吴蜀,为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皇图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曹操麾下,谋臣如云,良将如林,文有以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五大谋士为代表的智谋之士,武有以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五子良将”为代表的忠勇之才。他们追随曹操,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或披坚执锐、征战四方,各展奇才,焕发异彩,都不愧为时代的英雄。迨至曹丕代汉称帝,天下三分,因魏基昌于许,遂改许县为许昌,同时将许昌定为魏国“五都”之 一,许昌由此得名,汉魏故都就此成为许昌一张响亮的历史名片。
威风齐日月,名誉振乾坤。说三国,话许昌,关羽和曹操一样,值得大书特书。一代“武圣”关羽以他的忠义神勇在许昌留下了浓墨重彩,关公的故事在许昌乃至全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第二个武将能与关羽相提并论,从土山之约进曹营,到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斩颜良诛文丑勇冠三军,到上马金下马银封侯拜将;在许都事二嫂两院英风,华容道释曹操义薄云天;灞陵辞曹归心似箭,千里走单骑英名流传……
关羽死后,备受官方和民间的推崇,渐渐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关羽的故事,已经远远超越历史真实的局限,成为一种文化,不断被演绎传播,影响深远。忠义神勇是关公文化的核心、精髓和魅力所在,是曹操和许昌成就了关羽的盖世英名,关羽为许昌大地平添了诸多魅力。
许昌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风景名胜甚多,春秋楼、灞陵桥、射鹿台、王允墓、运粮河……这些三国遗迹遗址,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都在向世人默默讲述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所以,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许昌三国和曹魏文化底蕴积淀丰厚,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文人群体创造的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风骨”,使“建安文学”掀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许昌也成为中国在三国时代的文化中心。以三国文化为题材的成语、典故俯拾皆是、耳熟能详,其中尤以曹操和关羽为主人翁的典故更具文化魅力,割发代首、望梅止渴、青梅煮酒、挂印封金、灞陵辞曹、过五关斩六将等著名三国故事,令曹操和关羽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许昌的文化特质就是曹魏文化,这是我们的文化宝藏,也是我们的精神和力量源泉。什么是曹魏文化的内涵?答案在历史里,也在现实中。那就是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百折不回的积极进取精神,是崇尚信义、注重气节、惩恶扬善的公共道德精神,是勇敢机智、文韬武略、视死如归的崇智尚勇精神,是唯才是举、思贤若渴、知人善任的人才兴邦精神,是齐家治国、多难兴邦、人心思安的和谐发展精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品读许昌,历史文化总是那么大气磅礴、慷慨激越,看得见金戈铁马,说起来荡气回肠。岁月漫漫,江天寥廓;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鼓角钲鸣虽不复在耳,英雄的脚步已然远去,但英雄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不屈不挠,昂扬奋进,砥砺前行。今日的许昌,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扬帆起航,不久的将来,一个全新而厚重的许昌“曹魏古城”将呈现于世人眼前,成为许昌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四海佳朋、八方来宾。
三国风云起许昌,曹魏文化盈古城。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许昌是曹操生命现场所在地,也是曹魏文化生命现场所在地,许昌是个大地方,曹魏文化是大文化!”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