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魏徵“昏眼”谏太宗
魏徵“昏眼”谏太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5/4 10:07:07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13岁的洛阳女子长孙氏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开始了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长孙氏36岁去世后,被追谥为当时极为罕见的双字谥号——“文德”,葬在了陕西礼泉九嵕(zōng)山,是为昭陵。
    文德皇后年纪虽轻,但知书达理,贤德孝顺,口碑极好。李世民与其感情甚笃,称她为“佳偶良佐”。
    文德皇后下葬后,李世民追思不已,以至于茶饭不思、精神恍惚。他建起了高达数层的楼观,每日黄昏以后,必要登楼,久久地眺望昭陵。每次登楼,李世民都要求一位内阁大臣陪同,借以寄托哀思。一次,郑国公魏徵陪同李世民登楼眺望昭陵。虽已是黄昏,但能见度尚好,远处的昭陵清晰可见。年近六旬的魏徵上得楼来,气喘吁吁,揉揉眼睛,问李世民:“昭陵在哪儿?”李世民用手指着前方,说:“喏,在那儿。”魏徵又揉揉眼睛说:“看来我是老眼昏花了,咋就看不见呢!”李世民有点着急,指着前面说:“那不是昭陵吗?!”魏徵踮着脚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果真是昭陵吗?”李世民接过话:“是啊!”魏徵叹了口气,说:“臣以为陛下在望献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寝)呢!”李世民觉得魏徵真是老了,因为献陵在长安的正北三原县,而昭陵在长安的西边礼泉县,方位差了九十度。他急得跺跺脚,指着魏徵,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魏徵说:“若是陛下望献陵若昭陵,我肯定是看得见了!”
    李世民听得此言,像被雷电击中,一下子愣住了。此刻他才真正明白,魏徵根本不是“老眼昏花”,而是借机在劝谏他。
    李世民泣不成声,挥挥手说:“明天,让他们将楼拆了吧!”
    魏徵说的“望献陵若昭陵”,实际上等于告诉李世民,所谓建楼观望昭陵,既失身份,又失礼数。失身份,指的是身负重任的帝王,追思终日,为情伤神,神伤则行乱,岂能妥善处理千头万绪的国务呢?失礼数,便是超常规修建西向的楼观,只为遥念皇后,却忘记先皇,显然对夫人的感情重于对父亲的孝道。
    魏徵素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虽老不改其性。不过这次进谏李世民,算是委婉客气的。李世民往往能从这些谏言中幡然自省,避免了许多感情用事的失误,并把魏徵称为能让自己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作者:沙宇飞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春风遥知东溪柳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