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辉县百泉孔庙
辉县百泉孔庙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4/10 16:46:1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孔庙的前身是“吕公堂’',堂内 祭祀的是辉县令吕光化。位于苏门山阳半山腰处,约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崇祯癸末年(1643),辉县人冀应熊(崇祯壬午年举人)将吕公堂扩建,改为“孔庙”。在苏门山上建孔庙,是有其深刻寓意的。《论语·八佾》中记载,孔子的弟子冉求有一天告诉孔子说,季氏准备去泰山祭天。孔子听了,非常担心的说:“求啊!泰山是随便去祭祀的吗?那可只是功德显赫的帝王和诸侯才有资格祭祀的,它可不是一般的去处啊!”这是强调泰山的地位之高。后来孔子成为儒家祖师,封建统治者把他奉为圣人,认为孔子是至高无上,建庙奉祀孔子,也只有泰山才可以相匹配。但如果在辉县祭祀孔子,总不能跑到泰山去修庙吧?因此就瞄上苏门山了。因为苏门山在当时为天下名山,在辉县境内,苏门山就好比是泰山。在苏门山建孔庙,同样也是至高无上的。这是其一。其二,《论语·子罕》中记载,一次,孔子站在河边,喟然长叹:“逝者如地流着。而苏门山前滚滚南流的百泉水,正如同孔子所说的“逝者如斯”。如此契合的意境,想当初冀应熊在此建孔庙时,是不会不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的。于是,苏门山上便有了这座孔庙。 
    孔庙呈四合院形式。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规模不大,但格局完整。现存建筑有大成殿三间,东,西两庑各三间,“戟门”三间“子在川上”牌坊一座戟门前有一百多级青石台阶,沿着台阶上去,可直达庙内。另外原来还有观河厅三间、仰止厅三间和棂星门一座,因年深日久,风侵雨蚀,现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建筑保存较好。 
    该牌坊为四柱三间形式,通寛6.40米,柱高4.5米。石柱上刻有云龙花纹,中间两柱前后抱鼓石上各放一尊石刻狮子,柱子横额之上两侧各放置石刻超天吼一只;明间横额石坊上刻有“子在川上”四字,是取《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之句意。两次间的横额上分别刻有“参天”、“两地”的说法来源于《易经》,易经中的阴阳学说认为“参(读san)代表着“天”两(即二)”代表着“地”,将“三天”、“两地”用在这个石牌坊上,是说孔子的大德可与天地相比。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