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孙营乡李左车村位于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交界处,北距朱仙镇12公里,雹神李左车崇奉习俗、雹神庙会传承近两千年。古时,李左车村因为有开国寺、雹神庙、李左车墓,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李左车村举办盛大的雹神庙会,拜祀开国功臣李左车。方圆百里的百姓都来赶庙会,磕头烧香,热闹非凡,人山人海。
通许县西北孙营乡李左车村是个古老的村庄,位于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交界处。自汉朝以来,这一带的百姓特别崇奉李左车,因为李左车出生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二开始举办盛大的雹神庙会,时间3天,以纪念李左车诞辰。如今,占地540亩的开国寺、雹神庙已不复存在,现存李左车墓、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通许县令李宗弼书写的“赵广武君墓”碑以及上世纪80年代村民复建的雹神庙三间、山门一座。
崇奉李左车这一习俗的起源与传承成就了“背水一战”“四面楚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等成语典故故事,形成了独特的乡风民俗文化。
西汉开国功臣功成身退
李左车,字陪昌,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之孙,著名军事家、谋略家。 公元前204年冬,汉将韩信、张耳带兵数万,东下井陉口击赵,赵王歇及成安君陈余聚兵相迎,号称20万大军。李左车闻知,献计于赵王、陈余,说汉军千里匮粮,士卒饥疲,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愿领精兵三万在井陉口伏击汉军。陈余以“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为由,拒绝了李左车之计。韩信派间谍得到这一信息后,喜形于色,大胆引兵直下井陉口三十里,反用背水奇阵“佯弃鼓旗”,诱使赵军全军出击。而汉军则出奇兵三千,袭其老巢,“拔赵旗,立汉赤帜”,大胜赵军,斩陈余,擒赵王歇。
井陉之战后,韩信拜李左车为军师,用其谋略,“不费刀兵而下燕齐诸城”。刘邦、项羽争霸,他为刘邦击败项羽立下大功。他诈降项羽,诱项羽入九里山,致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边。通许县李左车村民传说,汉高祖刘邦即位,李左车以功封为大梁州官。“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李左车看透了刘邦的本性,辞官又恐引起刘邦的猜疑,便向刘邦说自己得了重病,刘邦派使者来探视真假,李左车以假象迷惑使者。使者走后月余,李左车就让心腹上报刘邦说他已病亡,随后悄悄溜出大梁城(今开封),隐居到大梁城南80多里一处风景秀丽、森林茂密的大岗上,躬耕田间,以教小儿读书识字为乐,终老于此,享年76岁。岗下一个叫瓦屋村的老百姓,把村名改称李左车,以纪念他。
东汉开始形成盛大的庙会
通许县文史专家陈维1994年调查李左车村名的来历时,村民司友成等人说,该村自古相传《李左车救驾》的故事:东汉初,光武帝刘秀一日做梦,梦中被一刺客追杀,危急中一辆战车横在刺客与刘秀之间,战车像有人驾驭似的,围着刺客打圈,刘秀得以逃脱。刘秀出了一身冷汗,急命史官解梦,史官搬出前朝老臣名册,说是开国功臣李左车救驾来了。刘秀命岑朋、马武监工,在李左车墓西建铁瓦庙三间(因当时墓在高大的土岗子上,秋冬风大,屋顶用铁瓦)。不久,又建开国寺一座,祀开国功臣李左车,并在墓上栽植三棵黑槐树、一棵柏树。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李左车的诞辰,老百姓到寺庙拜祀李左车,逐渐形成了历时3天的大庙会。
唐宋时期是开国寺最为辉煌的时期,其规模扩大,占地540亩,建有山门、钟鼓二楼、佛塔、碑林、大殿、文昌阁、鎏金铁罗汉等。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御书“开国旧存”大匾高悬山门,加封李左车为主管冰雹的神,并在开国寺东增建雹神庙(又名陪昌庙)。宋真宗咸平年间,扩建开国寺,香火极为旺盛;宋末金兵南侵,寺废;元时因战乱水灾,开国寺等多处被毁坏。
明初,太祖朱元璋下诏修葺,但规模已不如前。当时文人雅士、新上任的地方官员都来祭拜李左车。明嘉靖版、清乾隆版、民国版《通许县志》收录有通许县令、文人描写祭拜李左车的诗歌。
清朝时开国寺与雹神庙多次修葺,红墙绿瓦、古柏参天,还有关帝庙、火神庙等8座庙宇,成为通许的著名景观,记载于明嘉靖《通许县志》、清《续河南通志》。
清末民初时,李左车村名“李左车广武镇”,市井繁华,有粮行6家、药铺7家、烧酒坊4家,猪肉铺、油铺、饭馆、杂货店数十家,农历初一、初四、初七为大集日,五更开始交易,晚上10点才能关门。
雹神崇奉习俗影响深远
近两千年来,崇奉李左车的习俗仍然传承着,会首多由高跷队班首担任。清末至今主要会首有司浦现、赵天顺、朴万箱、朴振生、司朝峰、司家强、司凤来、司昌义、赵金庚、司建军等八代人。庙会前一个月,会首们便定下戏班子,准备供奉器具、供品、蜡烛、账簿、各色旗幡等。现在的供品主要是馒头、肉食、果蔬、酒等。仪式程序有鸣放鞭炮、响器班奏乐、主祭就位、上香叩拜、吟诵赞词、献奠酒、高跷队敬神表演等。同时,戏班连唱大戏三天。
现在,庙会的迷信色彩淡化了,到此祭拜者多为农村的中老年人。庙会也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民间游艺、古装大戏演出之外,还兼有农村集会功能,小吃摊、服装鞋帽摊等排满了路边。这三天也是农村孩子们的节日,小火车、蹦蹦床等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厚重民俗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朴素情感
军事家、谋略家李左车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忠君爱国佑民,从而得到人们的崇奉,且代代相传。通许县自古有《李左车救驾》《冷子不打李左车》《长毛军不打李左车》等民间故事。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雹神》,记述了他降冰雹于沟渠而不伤庄稼的故事。李左车被封为雹神,是被老百姓创造出的非佛非道、世俗化的神,反映了黎民百姓对风雨雷电等气象的崇拜,这一神话是浪漫而天才的创造。
“仁者贵勿杀,王师取其残。”李左车著有兵书《广武君略》,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主张以外交手段解决政治、军事争端,其军事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通许县李左车村的雹神崇奉习俗,保存了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俗神信仰文化传统,是研究黄河中下游民间信仰文化的宝贵资源。
1984年4月,通许县政府公布李左车墓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雹神李左车崇奉习俗被开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