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中国历史上的准确纪年源于“共伯和”
中国历史上的准确纪年源于“共伯和”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4/6 14:37:0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共伯和,西周时期共国国君,因其封国于共国(今辉县市),爵位是伯(古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名为和,故称共伯和。
    共伯和善听忠言,好行仁义,治国有方,深得共国人民的拥护,受到众多诸侯的敬重。当时的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居住在都城镐京城里的平民)进入山林谋生,国人怨声载道。周厉王禁止谈论国事,违者杀头。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最终国人忍无可忍,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他们攻入了王宫,要杀死周厉王,周厉王慌忙逃命到了彘地(今山西省霍县东北),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逃走后,太子静年幼,天下无主,朝政无人管理,于是诸侯们便一致推选共伯和代替周天子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共伯和摄政的第一年(前841)为共和元年,这是中国历史有准确纪年的开始。
    共伯和代行王政后,薄赋税,轻徭役,百姓安居乐业,军队兵强马壮,国力强盛,民室日富,朝野一片赞美之声。共伯和为太子静请了最好的老师,以贤君的标准进行教育,让其尽览典籍,通古博今,懂得治理国家的道理,并教他治兵习武,使他善于领兵作战,敢于抵抗侵略。共和十四年(前828),周厉王在彘地病死,太子静长大成人,共伯和就与诸侯辅佐太子继承王位,改年号为宣王元年(前827),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宣王,至此,“共和行政”结束。共伯和还政于周宣王后仍旧回到共国,“尊之不喜,废之不怒,逍遥自得于共山(今苏门山)之首。
    因共伯和曾代行王政,周宣王赐其可享受天子的尊荣,共伯和便依照“天子之城方九里”的规制,重修了共国城,其遗址在辉县市城东五里的地方,古共城南北长1300米,高13米,夯土分层构筑,工程之大,全国罕见,是国内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早期大型城垣之一。2006年5月,古共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伯和活到90多岁才去世,他的儿子继承其位,主政共国。 洪姓、龚姓,即共伯和之后裔。
    共伯和代行王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的新纪元,从共和元年开始,史官开始做编年体记录,使中国从此之后的历史脉络清晰,记载翔实,直到如今,从未间断。

(作者: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