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古村落地名由来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3/3 11:06:2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古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不仅寄托着挥之不去的乡愁,更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和传统文化核心价值。
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
看,一片落叶渲染了冬色的落寞;一季落花沧桑了这片古村的流年。一片枫红,一叶落,飘摇着沧桑的记忆。品一杯香茗,题一首雪叶愁,独坐间,1800多年前的先民正朝着我迎面而来。
东汉建安年间,中国的大地上正上演着诸侯纷争,而太行山的另一端,也是连年灾荒,经年兵燹。请记住,历史上曾出现一个农民的儿子——郭亮,是他率部分饥民揭杆而起,当时的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这个悬崖上的山村,人们为纪念郭亮,便将村名取为“郭亮”。
历史的片刻记忆,在我的脑海一闪而过。我目之所及: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红龙、白龙溶洞深邃,喊泉银瀑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丽,原始荒古,真实自然。可我仿佛又听到这里的祖辈们,正用粗犷的声调说:有些故事,除了回忆,谁也不会留;有些无奈,除了沉默,谁也不会说;有些东西,除了你自己,谁也不会懂。生命像流水,在千年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淳朴。谁在倾听,一村知古史的美丽?凭吊,像秋天的落叶,落地成伤。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那一世的长情,那古老的故事,温了多少凄凉,化了多少青丝,迷离多少烟雨,又吹皱多少清池。
辉县市拍石头乡张泗沟村
这里是隐藏在太行山最深处却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偏远古村。古共城北行30余公里,海拔上至700米,当蜿蜒的群山迤逦开古老的诗行,当拙朴的石屋林立成糯软的文字,飒飒的山风一吹,天地间便横陈开了洋洋洒洒的古村绝唱。
自元朝建村,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实行迁民政策发展农业,大批农民从山西被迫移居到中原地区,走一路,哭一路,离乡背井,辗转如斯居。当时山西壶关县有一个姓张的人,在家排行老四,移居到与壶关县一脉相承的太行山中,选择了一个土壤肥沃、又兼有“龙虎把门、金鸡岭绕”的风水宝地,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此该村便称为张泗沟村。
信步于古村落,你会被周遭素朴古拙的石屋而折服,一只鸡卧在寂静里,望着远道而来的你出神。看——密密匝匝的篱笆门、木栅门,还有那倚墙懒卧的簇簇荆条,那块块不规则石头砌成的长长石堰,无不彰显出农家人那无尽的智慧。
青灰色的石墙,青灰色的瓦楞,一如一匹深蓝白斑的印花粗布般让人熨帖而宁静,肉嘟嘟的瓦松顽皮地簇拥在瓦楞间,一任岁月将古村落百余年的历史开成花儿朵朵开。
老人说,年轻人大都在县城买了房子,这里上学不方便,小孩子也去县城上学了。有的老人还种有几亩薄田,坚持在田中劳作,年龄大点的老人成了纯粹的留守老人,孤独地厮守着大山深处的古村落,厮守着枯藤,老树,昏鸦……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