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相声在清末开始传到开封的时候,开封的老少爷们都称之为“骂大会”,为何这样野蛮粗鲁?原因是里面荤段子多。青年涂心园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求学期间,每逢周日喜欢溜到相国寺,“京韵大鼓、河南坠子、马戏魔术、对口相声,随意欣赏”。连那个让你笑破肚皮的“唉,唉,说一个,说一个大姐年十七……”号称“十二能”的独口相声也不错过。等到日薄西山,方才飘飘然,兴尽而返。我不知道这个“十二能”的真名字叫啥,查阅文献得知当时开封称呼“十二能”的不止一个人,都是因为才艺突出而得此绰号。如越调名丑杨增福,他演此剧能使观众屏住呼吸,也能使观众捧腹大笑,最后在一片赞扬声中离场。他曾在汝州衙门越调戏班唱戏数年。后来在开封演出《扳干柴》时,受到冯玉祥的称赞,冯玉祥给他送个外号“滑稽大王十二能”。在相国寺说相声的“十二能”却另有其人。熊伯履《相国寺考》载:“二殿前后有鼓书、坠子、土梆子、说书、相声、双簧,又有所谓‘十二能’,所说概属淫词秽语。”“十二能”说的是“骂大会”,相声艺人于宏声反对这种低俗的表演。他师从著名相声大师张杰尧,江湖人称“张傻子”。 于宏声不接受“骂大会”这一称呼,每有人提及他就会说:“此无稽之名也。”
相声对白巧妙、模仿精准,刻画士农工商、医卜星相各色人等的神情,或仿效生丑旦净之演唱的时候能令人哄堂大笑,表演能力堪称绝技。相声演员以技术立身,在江湖混饭,其言词滑稽而典雅,除了一般百姓喜欢听之外,文人学士亦多往听之。
于宏声1905年生于北京,25岁入伍,先后在禁卫军中充任连排长,旋离职,于20世纪30年代初进入开封并定居在开封,他在相国寺西院开辟一个专说相声的席棚。他的表演幽默文雅,深受有文化的观众的欢迎。
1937年3月,新生茶社在《河南民报》发布一条游艺消息,说周春风等演唱山东及奉调大鼓,单、于二人说相声,说在“本市马道街西商场北楼下新生茶社,现有鼓书名家周春风、周春芳、喻宾霞等在内演唱,并聘单松亭、于宏声每晚加演相声、双簧。该社布置清雅,故听客众多,场场满座。其中尤以周春风之山东大鼓唱来吐字清晰、委婉动听,每场点周艺员书者,不下十余段,风头甚健。又单、于二人相声,能多句引用事实、借题发挥,滑稽之中兼寓改善社会之意,亦甚受听众之欢迎云”。(参阅1937年3月22日《河南民报》)
于宏声善说能写,常据时局变化编演新段,如《打白朗》《墨索里尼》等。他拿手的节目有《古代名人传略》《春秋地理图》《歪讲四书五经》《飞机发明史》《无稽之戏》《各省花鼓杂腔》等。1937年年初,德、意、日轴心国蠢蠢欲动,企图发动侵略战争。在开封的相声艺人因此义愤填膺、奋笔疾书,两天后便编成了讽刺墨索里尼的相声,并应邀到河南大学演出,博得全体师生的好评。
于宏声在相国寺演节目之后不像其他艺人那样拿着铜锣或者簸箕面带笑容,客气之极向客人收费。听他的相声是先买票再听,节目结束散场之后不用再去讨要钱。
数载客居梁园,他凭借手艺生存,但一度沾染鸦片,好在及时戒掉。他在相国寺相声艺人中算是佼佼者了。开封沦陷前于宏声逃难到西安,不久去世。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