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北宋宰相王曾: 为官低调 忠心耿耿
北宋宰相王曾: 为官低调 忠心耿耿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2/13 10:39:01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王曾(公元978年~公元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他受父亲影响,自幼爱读书,学习刻苦,拜同乡张震为师,练就一手好文笔。
    连中三元 为人低调
    宋代科举考试分三级:地方解试、中央礼部省试和殿试。王曾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就夺得解试第一名(解元)。当朝宰相李靖认定他具备宰相气质,决定将女儿嫁给他。王曾在中状元前就攀上高枝,成了宰相的女婿。
    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王曾赴京参加省试,素以取人严格著称的主考官陈恕对王曾的赋大加赞赏,定王曾为第一名(省元)。殿试时,王曾又以出色的表现再次夺得第一,成为北宋第27位状元。
    这一年,全国各地及国子监、开封府选送参加省试的贡士多达14562人,而录取的进士、诸科总人数不过220人左右,差不多是七十选一。王曾在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中连中三元,获得解元、省元、状元的称号。
    王曾为人谦逊、低调,他连中“三元”后并没有表现出沾沾自喜、不可一世的傲慢,回故乡省亲时也没有大加渲染、大摆排场,一切都是低调处理。知州听说王曾中状元回家省亲,认为这是本州的荣耀,是值得庆贺的大事,就召集父老乡亲们敲锣打鼓到城外迎接。王曾得知地方官府为他安排了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后,他马上换了身便服,避开欢迎的人群,改由另一个城门悄悄地进了城,直接去州衙拜见知州。
    知州见了王曾大吃一惊,问道:“听说您回乡省亲,我已派人奉迎于郊外,门司还未报告消息,您怎么就独自到来?”王曾回答说:“我科举中第已是幸事,怎能再麻烦长官与父老迎候,我实在不敢接受如此隆重的礼遇,就临时更换衣服、更改姓名,独自进城。”知州听罢,感叹地说:“君真所谓状元啊,将来一定会前程远大。”
    直言进谏 真宗器重
    王曾初授将作监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巨野)通判。按照规定,进士前几名授通判,3年任满后,再由朝廷召试于学士院,合格者授予馆职。宰相寇准对王曾的才学十分器重,破例将考试地点由学士院改在宰相办公的政事堂。寇准对王曾的笔试、面试成绩都很满意,在授予他直史馆的同时,还任命他为三司户部判官,在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内担任要职,协助户部管理国家的户口名册、财税收支、酒的专卖以及营建修缮工程等事务。
    宋真宗是一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喜欢听歌功颂德之类的赞美之辞,宰相王钦若、丁谓为了迎合真宗,就大造“天书”,制造一些五花八门的所谓“祥瑞”之说,吹捧真宗是“玉皇大天帝”。真宗头脑发热,一会儿封禅泰山,一会儿又祀汾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王曾对真宗周围这些阿谀奉承、弄虚作假的小人十分反感。一日,他入朝与真宗讨论国是,当真宗谈及近来频频出现的祥瑞之象时,显出一副得意的神情。王曾不顾冒犯龙颜可能招致的危险,直言进谏:“祥瑞频现,固然是国家太平的象征,是一种好的现象,但是,臣还是希望陛下不要以己功自居。否则,他日如出现灾异、天变之象,陛下又该如何看待,如何避免朝野的非议呢?”
    得知真宗要“受天命”,大兴土木营建玉清昭应宫,王曾再次上书劝阻,认为建玉清昭应宫有“五害”。当时的朝堂之中弥漫着一股阿谀奉承的气息,官员中像王曾这样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并不多。宋真宗拒绝王曾的谏言,一方面我行我素,继续听凭丁谓、王钦若之流摆布;另一方面,对王曾触犯龙颜的举动也没有追究,还特命王曾以知制诰的资格判大理寺。

(作者:书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