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使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那些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事,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匈奴人刘渊建汉称帝,并派大军血洗中原。司马越死了,晋怀帝司马炽也被毒死,洛阳城毁于战火,曾经的繁华成了一场梦。
1、五胡崛起
自东汉末年开始,在汉王朝的邀请甚至强迫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边疆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西晋时期,内迁的五胡已经过百余年的汉化,势力日益壮大。朝廷为稳定大局,减少纷争,对归顺的少数民族多采取怀柔政策。洛阳市博物馆收藏有“晋归义胡王”金印,就是晋武帝对胡人进行安抚的明证。然而,八王之乱爆发后,司马家族的诸王候骨肉相残,对五胡也压迫日甚,最终导致五胡叛乱。
公元304年,晋惠帝司马衷经过荡阴之战,被成都王司马颖俘虏到了邺城。蓟城(今北京)将领王浚见势不妙,忙动员鲜卑人南下勤王。鲜卑人趁机在中原大肆劫掠,并掳走数万名汉族少女充作军粮。等王浚发现时,这些少女已被吃得只剩8000名。鲜卑人吃不完又不想放人,就将她们全部推进易水淹死,使易水为之断流。
当时,匈奴贵族刘渊被限制居留在邺城,他向司马颖表示,自己可以回去动员匈奴人参战,与王浚和鲜卑人抗衡。然而,等他回到自己的地盘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后,司马颖已挟惠帝逃往洛阳。刘渊便宣布独立,建立汉国,自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
有人会觉得奇怪:刘渊是匈奴人,为何要自称汉王?这是有原因的。西汉时,刘邦曾将公主嫁给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并与其约为兄弟,使其子孙改姓为刘。作为冒顿单于的后裔,刘渊自称汉王,就是想表明自己是刘汉正统的继承者,以使天下归心。公元308年,他又自立为帝,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次年开始派兵大举进攻洛阳。
其实,这个刘渊真的很不一般。他自幼聪慧,体力超常,读书射箭无所不能。曹魏时期他在洛阳当人质,就受到权臣司马昭的厚待。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也非常赏识他,几次想重用他或放他回去,但怕蛟龙入海,最后都犹豫了。
当时,齐王司马攸看出刘渊有野心,曾建议晋武帝将他除掉,以防将来生乱。但晋武帝宽厚心软,一直没有杀刘渊,最终为西晋王朝留下了这个掘墓人。
2、永嘉之祸
刘渊部署兵力攻打洛阳时,城外狼烟四起,城内也不太平。
当时,八王之乱虽然已经平息,但辅政的东海王司马越大权独揽,先矫诏害死了曾被立为皇太子的司马覃,又当着晋怀帝司马炽的面,将皇帝亲舅王延等一批忠臣处死,可谓“不臣之迹,四海所知”。司马炽对此很愤怒,一直想找机会收拾他。
司马越被内忧外患弄得焦头烂额。公元310年,他戎服入朝,说要去征讨刘渊手下的羯族首领石勒,怀帝同意了。于是,司马越将王妃裴氏、世子司马毗及部将何伦、李恽等留在洛阳,自己从京城带走了四万精兵,还有众多王公大臣及平民百姓。
按说,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征讨石勒是大事,可司马越没料到,他传羽檄到各州郡征兵,竟没有一个地方起来响应。公元311年3月,他率军行至项城,本已不堪忧惧劳顿,又听说怀帝已下密诏,让死对头荀晞来杀自己,顿时发病而死。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