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河南坠子—一朵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
河南坠子—一朵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7/1/16 15:48: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河南坠子,俗称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是发源自河南省、流行于豫、鲁、皖、京、津等地的一种以坠琴(古称坠子弦)伴奏的说唱艺术。因源于河南省,演唱语音又是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同时又有坠子弦伴奏,故名河南坠子。河南坠子至今有上百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1月3日开封市被确认为河南坠子的发源地。国家二级演员李爱红作为开封唯一的河南坠子传人,先后荣获第三届河南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曲邀请赛特等奖、第六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入围奖”、第四届河南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及全国首届河南坠子大赛一等奖等。
    结缘曲艺
    李爱红出生在尉氏县,她的出生奠定了她的一生就是从事表演艺术。童年时代的她,表演艺术就得到乡亲们和小姐妹的认可。 1986年,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李爱红敲开了河南省戏校曲艺培训班的大门,师从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家赵铮。“赵派”河南坠子创始人赵铮出生于河南开封,是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河南坠子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赵铮的推荐和引导下,李爱红报考了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并师从全国著名的河南坠子名家“五朵金花”中的“三朵”(即刘宗琴、赵铮、吕明琴)。毕业后,李爱红分配到开封市歌舞剧院工作,专职演唱河南坠子,兼演歌舞、小品、相声、戏曲等。在那个年代,河南坠子同其他剧种、曲种一样在低谷中徘徊,她在圆满完成歌曲、小品、相声等任务的同时,还刻苦钻研河南坠子,并且利用各种演唱场合,千方百计推出一些传统段子和创新节目。她单枪匹马坚守着这块阵地,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断的追求,用实际行动唤起人们对河南坠子的认同和热爱。
    钟情河南坠子
    演员的首要职责是表演,李爱红从艺26年来,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在开封,各类大型节庆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龙亭、御河、天波杨府等常常出现她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歌声。同时,她利用各种机会表演河南坠子、弘扬河南坠子,使其枯木逢春,被誉为“开封坠子皇后”,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艺术上,李爱红精益求精;在艺德上,她严于律己,无论演出任务多么繁重,她都不说苦不喊累,经常带病参加演出。2009年,开封市歌舞剧院推出大型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是我市文化旅游精品工程项目,李爱红在其中担任“说书人”这一角色,是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因为没有B角,她每场必不可少,如果请假就要影响演出。这一年,她的母亲不幸染重病,演出正处于“一票难求”的火爆时期,一旦停演将会对剧院甚至开封市造成不好的影响,李爱红每天演出完就马不停蹄地跑回尉氏老家侍候老母亲,来来回回几个月,直到母亲病逝,从未请过一天假。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痛苦的她,走上台依旧是那个精神抖擞、潇洒大气,为观众带来欢乐和享受的“坠子皇后”。
    为此,李爱红先后荣获第三届河南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曲邀请赛特等奖、第六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表演·入围奖”、第四届河南曲艺“牡丹奖·表演奖”、全国首届河南坠子大赛一等奖等。
    致力传承
    河南坠子曾经盛极一时,不仅受到河南百姓的喜爱,还相继传入上海、西安、香港等地,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家名作,像王树德的《黄道翻身桥》、刘宗琴的《李逵夺鱼》、赵铮的《摘棉花》和《双枪老太婆》、宋爱华的《双赶车》等。但是自从20世纪末期以来,河南坠子的生存发展遇到了很大困难,艺人锐减,演出很少,急需扶持与保护。
    为此,李爱红利用各种机会挖掘河南坠子、弘扬河南坠子,经常去拜访老艺人、搜集资料,使这一传统艺术枯木逢春。她以坠子演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及河南省、全国举办的曲艺大赛。她在1990年第二届河南艺术节上,代表开封演唱了歌颂焦裕禄的河南坠子《北雪送暖》,受到中宣部领导和全国曲艺大赛专家的高度评价并给她颁发了荣誉证书。在开封市第27届菊花花会闭幕式《东风夜放花千树》大型晚会上,李爱红大胆创新,以歌伴舞的形式表演河南坠子,使观众和领导耳目一新,受到广大观众和领导的赞扬,也使河南坠子这一古老艺术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在每年开封市菊花文化节开幕式和闭幕式上,更是经常能看到李爱红表演的河南坠子。
    作为中州曲艺之首的河南坠子,是地道的乡土之声。2006年5月,河南坠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11月3日,河南坠子发源地——开封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在授牌仪式上,一位领导对李爱红说:“你是现时开封唯一唱坠子的,是河南坠子的‘宝贝’人才,坠子如何发展,就看你的了……”
    “从那时起,我感觉到自己作为河南坠子演员,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所以开始重新演唱河南坠子,把以前跟老师所学的传统曲目重新整理恢复。”李爱红说。
    “河南坠子需要传承和保护,然而我们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我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河南坠子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呼吁社会各界来关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让河南坠子更好地发展下去,让这朵艺术奇葩永不凋零。”李爱红满怀感情地说。

(作者:马燕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