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心照后人—走进革命英烈赵伊坪故居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6 16:55:0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后辈承担起看护故居义务
时光荏苒,77年光阴恰如白驹过隙。记者从风云激荡的思绪中回到现实,眼前的一方小院仍是那么安静,仿佛近百年来未曾改变,一直在沉默地等待着它的主人回家。
如今赵伊坪的侄子侄媳赵代聪、翟娥枝就居住在这座故居的隔壁,他们自觉地守护着长辈生活过的地方,也传承着英雄遗志。两位老人今年都已是71岁高龄, 赵代聪说:“赵伊坪烈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对他的了解有的是从长辈那里听到的,有的是从资料上看到的。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烈士,建起了纪念碑。一位领导同志还为他题写了一首诗,我也是从资料上看到的,但是我背得很熟——‘忆昔当年鲁西北,戎马驰驱战敌伪。痛君为党勇捐躯,悲思战友泪沾衣。’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对他的了解越多,就对他越崇敬,越感到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
翟娥枝介绍说,赵伊坪有两个女儿,一个已经过世,另一个在北京生活。他们老两口因为住得近,就承担起了看守故居的义务,经常过来打扫打扫卫生、摆弄摆弄花草。翟娥枝说:“偶尔会有人来参观,我们作为烈士的亲属感到特别自豪。我们把这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净一点,也算是表达一种对烈士的仰慕之情和对社会的回报。”
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小学
为进一步追寻英雄的足迹,记者又先后来到漯河市烈士陵园和郾城区城关镇伊坪小学。由于烈士陵园正在整修,记者未能看到赵伊坪的宣传展板和纪念碑,但在伊坪小学,记者看到了关于赵伊坪的大量宣传资料,切身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英雄文化氛围。
伊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赵红磊说:“伊坪小学前身是当时的中共郾城县地下党员赵伊坪根据党的指示,在1927年创办的一所平民子弟小学,这所小学成为当时城内传播进步思想的摇篮。后来,学校几经合并与更名。1996年4月,为了纪念赵伊坪烈士,经上级批准,学校被正式命名为‘伊坪小学’。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在伊坪小学,有刘华清同志亲笔题词的“伊坪书屋”。书屋是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屋内设有赵伊坪同志的灵堂。赵伊坪的遗像悬挂于鲜花翠柏之上,两侧是凭吊的挽联,灵台下方摆放着学校全体师生敬献的花篮。每年清明节前,学校的师生都会来此祭拜,为英雄献上鲜花和崇高的敬意。
每当伊坪小学的师生提起英雄的事迹如数家珍。四年级三班11岁的李仪范同学说:“学校经常组织同学们学习赵伊坪烈士的先进事迹,他的故事我都了然于心。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要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但要更加热爱祖国,更应当努力学习,为祖国增光添彩。”
9岁的李嘉璐说:“作为伊坪小学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学习环境来之不易,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使祖国更加强盛。”在这些小朋友身上,记者仿佛看到了英雄的精神在传承和发扬……
[1][2]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