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区苏进故居:将军风范励后人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6 16:52:1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苏进故居位于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东南,为砖瓦结构的独家小院,由三间正屋和两间西屋组成,保存完好。它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的苏进同志自幼生活的居所。2016年1月,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小院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成为人们了解苏进、学习苏进的一个窗口。
阳光明媚的初春,暖风拂面,万物复苏,花香四溢。在裴城村东南,一条干净整洁的街道旁,一座毫不起眼的小院静静地坐落在民房中。在苏进侄子苏自成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座农家小院。
打开为保护故居新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带着岁月痕迹的老式农家大门。院内刚刚吐绿的树木和树下新发芽的青草,向人们展示这座百年小院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苏进故居坐北面南,由三间正屋、两间西屋组成,整体建筑为砖瓦结构。虽然历经沧桑,但整体保存完好,正屋、西屋都是过去的老房子,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修葺过,但仍能看出它原有的面貌。走进正屋,一眼就能看到正厅悬挂的毛泽东接见苏进将军的照片,旁边则挂着苏进与家人的合影等照片。屋内摆放的八仙桌、长条几等家具,无一不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苏进当年就出生在这个小院,不过他出生时的小屋已经被大水冲毁。这些房屋都是他后来居住的地方,里面的摆设也是当年他使用过的。”苏自成老人说,虽然被授予共和国少将军衔,但苏进平易近人,回老家时很少去组织安排的招待所居住,总是悄悄回到这座小院,睡在那张宽不足1米、长仅1米六七的小床上。“他个子高,这张小床睡不下,我只得给他找张椅子接到床头。他说当兵习惯了,这点苦不算个啥。”苏自成说,如今摆放在西屋的那张小床,就苏进回乡时睡的。
从农家娃到少将
1907年,苏进出生在裴城村的这座农家小院里。1922年春,年仅15岁的苏进离家直奔开封,投奔了冯玉祥的西北军,积极结识共产党人,接受进步思想,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1年春,蒋介石令26路军南调江西,参加“围剿”中央苏区红军。苏进旗帜鲜明地保护红军,他和26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74旅旅长季振同、团长黄中岳经过共同商议,谋划了宴请仪式,于当年12月14日傍晚6时,一举将赴宴的26路军10多个团级以上军官缴械活捉,阻止了26路军的“剿共”步伐,这就是著名的宁都起义。毛泽东同志为此次起义题词:“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
起义后,苏进任红五军团十五军一百二十七团团长。1932年1月,由毛泽东提议,左权、刘伯坚、高自立同志介绍,苏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苏进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5月26日,苏进在安顺场和沿河阵地,指挥所属部队,力阻国民党援军,掩护毛主席、朱总司令渡过大渡河。1940年10月,为充分发挥359旅的模范带头作用,毛主席特调苏进到359旅任副旅长,协助王震工作,组织领导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1948年8月,苏进任东北军区炮兵第一副司令兼炮兵纵队司令,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负责火力掩护并执行防空任务。1948年10月初,苏进率领炮兵纵队转战锦州。战役打响前,苏进抵近前沿观察,发现原定炮兵位置不能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便给参谋长刘亚楼打电话提出意见,并请他到炮兵观察所看一看。刘亚楼约林彪、罗荣桓一起来到山上观察,认为苏进的意见正确,就根据苏进的建议,对炮兵阵地、主攻方向及突破口作了调整。10月14日10时,总攻开始,360余门火炮以摧枯拉朽之势对守军前沿阵地和炮兵阵地进行了猛烈攻击……
[1][2]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