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简成谜的曹操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2 11:32: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中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如因兵马俑震惊世界的秦始皇陵,耗费天下贡赋1/3的汉武帝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的唐太宗昭陵。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尽管墓主生前郁闷透顶,但陵墓还是颇壮观。
厚葬之风,也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在提倡“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统治者自然重视丧葬。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汉朝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曹魏以至两晋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传统。
尽管曹操引领几位帝王,书写了一段另具特色帝王薄葬史,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无疾而终。当然在以厚葬为主流的社会风气下,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相传一日,曹操偶翻史书看到春秋时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记载,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于是,急命人召来亲信司马孚,商讨薄葬事宜,其实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曹操未能实现这一夙愿,他虽被视为奸雄之首,却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
曹操墓本不是谜,在史料中也没有多少疑问。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曾记载曹操葬于高陵。但在众口铄金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因为丧葬从简,曹操墓上的祭殿没过几年就被毁坏了。杜绝随葬金玉器物,自然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和植树,几个朝代之后,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有诗写道:“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
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曹操善恶兼备、忠奸难辨,在当时誉满天下,也是毁满天下。加上《三国演义》的刻意渲染,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俨然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这种情况下,有关曹操的史实受道德评判左右,就不难理解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曹操冢》点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七十二疑冢之外的许昌清潩河,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近些年,随着高陵曹操墓的发掘,种种疑云终于慢慢拨开,历史真相必将水落石出。
从历史的角度讲,尽管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并建都许昌。但其受任于危难之时,救黎民于战乱之中,唯才是举,广兴屯田,削平群雄,统一中原,无一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就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简办的丧事,却被视为耗资巨大的骗局;移风易俗的改革,倒成了奸诈伪善的证明。但史料的锋芒终究未被甚嚣尘上的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所淹没,曹操墓千百年来的褒贬遭际,正显示出史实的无奈与顽强,也见证了在时间、道德、人言重压下,历史真实之“轻”与“重”。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