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走进漯河——民风民俗
走进漯河——民风民俗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21 11:20:1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一、民间艺术
 1、漯河市元宵灯展。元宵灯展是漯河市区节日文化的传统项目,每年元宵之夜,漯河市区万人空巷,男女老少,涌向漯河市区人民西路,观看一年一度的节日灯展。
 2、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漯河市民间艺术表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受群众欢迎,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有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行走、唢呐吹奏、闹伞表演、推小车、摇旱船、肘阁等。每到元宵节期间,四面八方各种城市和农村民间艺术表演队纷纷走上街头,尽兴表演、市内交警、城管等管理部门也都大开方便之门,欢迎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几十年来,这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深受群众的欢迎,是漯河市区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3、舞阳县农民画。舞阳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它滋生于古老文明的文化环境中,是从民间美术包括民间绘画、剪纸、剌绣、泥塑、壁画等古老传统中发展而来的。
 4、吴城夏氏姐妹杂技团。夏氏五姐妹杂技团是以中国杂技协会河南分会会员夏小凤为主,联合亲友组织起来的杂技艺术团体。
 5、临颍唢呐。临颍县以李望根、陈松龄、杨海军为主的唢呐吹奏班,不仅在许昌地区屡获一等奖,而且在漯河市区也多次获一等奖。
 6、舞阳民间音乐舞蹈。舞阳县历史上就有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演出形式多样,以“盛世结社,万民同乐”为特点,在农闲或重大节日开展活动。每年春节,狮子舞、竹马舞、高跷舞、云彩灯舞等民间艺术活动遍及城乡,有演出团队近百个。这些传统的音乐、舞蹈以“神棚”为活动基地,是群众籍以祭神或祝贺、礼仪助兴的形式。王秀枝以文峰金庄鱼灯舞、辛安老蔡云彩灯为素材编写的《鱼灯舞》、《云彩灯》作为重点舞种被省民舞编辑办公室录相,保存入档。
 7、源汇区花社。从1988年至2000年,经初步统计,源汇区共有花社100多个,表演者1000多人,其中狮子舞社29个,竹马社7个,高跷社11个,龙灯社5个,花轿社5个,腰鼓秧歌社21个,旱船社14个,二鬼摔跤社10个,斗蟾社2个,抬花轿闹伞社2个,腰里头舞社1个, 蚌舞社4个,表演内容、形式及艺术特色,又分道具舞、拟兽舞、神话传统舞、歌舞四大类。
 8、民间工艺。临颍县繁城木工加工厂是以民间工艺为主的木雕家具生产厂家,它以独特的民间工艺手法赢得了海内外的盛誉。1986年至2000年,木雕家具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民间工艺理论方面,由县著名画家唐松领撰写的《玻璃工艺磨花技术》一书,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流传在漯河地区的还有以农历节气为名的地方物色较浓的民俗节日如: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五月五(端午节)、六月六(蚂蚁生日)、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七月十五(鬼门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十来一(十月初一)、腊月二十三(小年)等。
 二、风 俗
 【概况】 漯河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城市发展较快,外来人口较多,加之漯河人的现代意识较强,城市现代气息较浓,接受各种新生事物较快,但对传统的风俗习惯也不完全摈弃,部分仍沿袭至今。老传统新习俗相互渗透融合,是一个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又接受新生事物的现代新兴城市。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四季沙澧情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