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上阳花木不曾秋
上阳花木不曾秋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9 10:02:23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
    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唐·王建《上阳宫》
    王建(生卒年不详),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他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名篇有《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广泛描写唐代宫廷生活。
    上阳宫,是唐高宗时建于洛阳的大型宫殿建筑群。首联“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描写了上阳宫的自然美景。“上阳花木不曾秋”,上阳宫内常青的松柏多,又有南方的桂、橙之类阔叶常青树,一年四季生机盎然。元稹的《上阳白发人》中说“上阳花草青苔地”,唐人“宫苑图”画,也是苍松满苑。“洛水穿宫处处流”,上阳宫是水景园,依地势将涧水引入宫中,再出宫入洛河。“宫苑图”中,亦是水流环绕。唐代有上阳宫宫女将题诗红叶抛于宫中流水、寄怀幽情的故事,也证明了上阳宫是水景园。
    颔联“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描写上阳宫的华丽建筑与歌舞宴乐的情景。上阳宫曾是唐高宗、武则天处理朝政的地方,也是大宴群臣的地方,画阁红楼,宫女倩笑,玉箫金管,轻歌曼舞,洛水岸边如蓬莱瑶台般的殿宇及其欢愉场景,如同人间仙境。
    颈联“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是对帝王行乐的书写。“幔城”是指张帷幔围绕如城,“橙花”“桂叶”,是对“上阳花木”的进一步细化说明。帝王在上阳宫游玩,在唐诗《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中也有所反映:“紫庭金凤阙,丹禁玉鸡川。似立蓬瀛上,疑游昆阆前。鸟将歌合转,花共锦争鲜。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水光摇落日,树色带晴烟。向夕回雕辇,佳气满岩泉。”
    尾联“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是对这些精美建筑催生的华美想象,也是对上阳宫人间仙境的由衷赞叹。王建一生沉沦,绝无机会入得大内,其《上阳宫》诗是据枢密使王守澄常向其言宫中事而成,对上阳宫的描写也掺杂了想象的成分。作者把那个宫墙之内的世界想象得如同天上宫阙一般,可见洛水边上的上阳宫对于唐人而言,是一个多么浪漫的想象对象。这些想象性的诗歌使得上阳宫不仅仅是皇家宫苑的建筑组合,而且是饱含人文关注和人文关怀的建筑景观。

(作者:木兮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