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狮舞表演从宫廷流入民间,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狮舞按地域可分为北狮、南狮两大流派。北狮讲究“真”,造型酷似真狮,全身披金黄色毛,鞋子也不例外,而狮头相对简单。而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威猛,狮头制作考究,色彩也很艳丽。
按表演形式来分,狮舞又可分为文狮、武狮两大类。文狮爱戏耍,擅长挠痒、舔毛、打滚、戏球等动作,看上去风趣喜人。武狮重功夫,表演中会有高难度动作,比如走梅花桩等,看上去惊险刺激。
明清以后,随着河洛民间社火文化发展,狮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造型。如今,洛阳民间有很多狮舞团体及出色的狮舞艺人,逢年过节或遇到大型庆祝活动,人们都会看到精彩的狮舞表演。
洛阳狮舞,以武狮为主,有着庞大的阵容和气派,声名远扬。其中洛龙区白马寺镇的大里王狮舞久负盛名,堪称河洛一绝。大里王狮舞可溯源至汉代,唐宋时期发展成熟,属于典型的北派狮舞,洒脱中显得稳重,大方中不乏细腻,表演奔放洒脱,动作刚劲雄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它作为洛阳狮舞的代表,曾多次到外地参加比赛,并为许多中外国家领导人表演,为洛阳赢得了不少荣誉。
如今,狮舞成了中国人逢年过节必登场的保留节目。它根植于民间,正在后人的传承中绽放新光彩。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