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董公一语点刘邦
董公一语点刘邦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12 16:32:54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我们若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三点:天时、地利、人和。古代帝王要想坐江山,手里不知得有多少与“三点”相关联的好牌。刘邦赢得汉代江山,就有一个关键“点”配对了,而这个“点”的出现更是来自一个洛阳的普通人。《智囊》记载了这个洛阳普通人的故事。
    刘邦为汉王的第三年(公元前204年)到了洛阳的伊川。刚到驻地,一位白发长者董公挡住了刘邦去路,随从侍卫呼啦啦围上去,但见那长者两臂伸开,底气很足地说:“且慢!我是本乡教育股长,有要事求见汉王!”侍卫们心想:这老头怕是疯了吧?股长见汉王,差了多少级哪!刚要驱赶,骑在马上的刘邦在后面沉沉地说:“让长辈进屋谈。”
    董公落座后,刘邦让人给端来一碗开水。董公作揖,单刀直入道:“没有缘由地起兵发难,大事不成啊。”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刘邦听得一头雾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身为汉王,没听懂,又不便明着问,只能做个手势请董公继续说下去。其实,这也正是沟通的一个技巧:用警句开头,先兜头浇一瓢凉水,对方越是纳闷,越是注意力集中。
    为什么董公开口就“诈唬”刘邦呢?
    董公非常了解刘邦的心情。他虽然被项羽封了王,但也最不服气这个西楚霸王。不跟项羽斗吧,刘邦咽不下这口气;跟项羽斗吧,刘邦翅膀还嫩点儿,而且也不知道如何斗。
    董公开始戳刘邦的“痛点”:“俗话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先说他为叛贼,就可以将其降服了。刘邦本就脑瓜子特好使,听了这话,眼睛一亮,瞬时明白董公所说的“叛贼”就是自己最大的死敌项羽,董公是在说如何与项羽斗法。刘邦上身前倾,抱拳道:“请明示一二。”
    董公端起碗喝了口水后又说:“天下反秦壮士共同拥戴的皇帝(义帝)被项羽杀了,他这是报私仇啊!但这是天赐良机!大王您应该率领三军,为义帝开个隆重至极的追悼会,同时遍告天下诸侯,那些诸侯势必同仇敌忾!伐项羽定江山,在此一举了!”刘邦一拍桌子站起身,大喝一声:“好!”
    刘邦雷厉风行依计行事,第二年(公元前203年)就打得项羽与自己在河南荥阳的鸿沟划定了军事分界线;第三年初(公元前202年)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同年2月,54岁的刘邦称帝。
    刘邦据洛阳得“地利”,项羽杀义帝创“天时”,诸侯同仇敌忾成“人和”。北宋有个宰相叫吕蒙正(也是洛阳人),他曾说:“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如此天光、草长、风平、利通的成“对儿”牌,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以这般犀利的出法,这等智慧,怕是刘邦的第一谋臣张良也未必能想得出来。

(作者:沙宇飞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元忠慧眼用大盗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