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相帮,少康复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9 10:19:55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次数:
少康的第三个帮手是女艾。在复国战争开始前,少康派女艾潜入寒浞集团内部,详细探查各方情况。
少康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使用间谍的国君。可以说,没有女艾的情报搜集工作,少康是很难在信息十分闭塞的情况下做到知己知彼,并取得最终胜利的。
自幼历尽苦难的少康,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求信用。在其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兴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
有学者认为,少康的复国历程堪称统治者夺取天下的教科书:欲为帝王,首先要立下夺取天下的大志;要时刻警醒、善于躲避危险;要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要有得力干将,帮助其居中联络各方诸侯全力征战;要充分掌握对手的情况,方能取得成功。少了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言说不尽的故事
少康的故事结束了,但是他的故事并未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在后世一次又一次被人提起、述说。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大臣魏绛在劝谏晋悼公时,就举了少康复国的例子。魏绛除述说寒浞之恶外,还对寒浞集团失败原因进行了总结:“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明确提到寒浞集团之所以失败,是失去了贤人,以此提醒晋悼公注意听取建议。
《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大败越王勾践后,勾践表示愿意臣服于吴国,夫差想同意,但伍子胥不同意,除了仔细讲解少康复国故事,还明确提到:今天的吴国没有那时的寒浞集团那样强,勾践的实力却比少康的力量还强大,现在不趁机消灭,反而要宽恕他们,是给自己日后找麻烦。何况勾践能坚韧吃苦,现在不消灭,今后一定后悔莫及。
富有远见的伍子胥说对了,勾践后来忍辱负重,终于击败吴王夫差,夫差自刎之前说道:“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直到晚清民国时期,仍有人提到了少康复国的故事,不过,在这里,少康复国的故事被作了另一番解读,影响了历史的发展。
爱新觉罗·溥杰在《溥杰自传》中提到:“后来我陪溥仪在毓庆宫读书,陈宝琛老师在教《御批通鉴辑览》讲到少康的八旬老臣伯靡奔有鬲氏借外援中兴夏王朝的那一段时,也意味深长地说:‘臣就是皇上的伯靡。’诸如此类的熏陶教育,都使我滋长了一种要振兴清室必须借助外援的思想。”这或许是后来两人投靠日本侵略者的一个原因吧。
[1][2]
(作者:苏楠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