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景地典故之孔子思归处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7 16:47:5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孔子思归处在现在的漯河市郾城区东约20公里的召陵镇归村。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涯。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师徒羁留陈国时,鲁国执政的季桓子大病,一天,他同独生子康子乘车环游城中,看着鲁都衰敝的景色,他怀念起五年前被自己逼走的孔子,意识到了孔子对于鲁国的意义。几天后,季桓子病逝,在临终之时,嘱托其子季康子一定要召孔子回鲁国。
季桓子死后,鲁国由季康子执政。他想要遵从父嘱,召回孔子。不料,他的家臣公之鱼提出异议。公之鱼认为:“过去先君任用孔子未能善始善终,被诸侯所耻笑。现在您又要用他,若是同样不能善始善终,不是仍会落下笑柄吗?”鲁国政事确实需要有贤能之士来辅佐,于是季康子接受公子鱼的建议,决定改召孔子弟子冉求回鲁国。他们游说讲学至召陵东时,冉求接到使者之请,临行前,孔子对他说:“鲁国召你回去,不是小用,是要大用一番啊。”他对鲁国的形势、弟子的才能都是十分了解的,在冉求回鲁的当天,孔子不禁流露出对自己师徒一伙在异国漂零不定的生活的厌倦,自言自语道:“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弟子们志向高大得很,文采又都斐然可观,我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他们哩。”不久前由鲁国回到孔子身边的弟子子贡知道夫子的思归之心,更知道夫子不受当国者邀请绝不会自行返鲁,所以他在为冉求送行时特地叮嘱:“如被重用,一定速召夫子。”冉求奉召回国后,做了宰相,深受季康子的赏识和重用。而对于孔子,季康子却久久没有召其回国之心。直到孔子六十八岁时,季康子才在冉求的劝说下“以币迎孔子,孔子返鲁。”(《史记·孔子世家》)为纪念孔子曾在这里思念回家,后人便把村名改为归村。
(作者:网络来源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