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风俗之社会民俗 ——许地起源及传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2/6 20:31:2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这里曾是硕鬣狗、菱齿象、披毛犀、大角马、马鹿、原始牛的乐园,物竞天择后,远古时期的许地,水草丰沛,森林参天,小河纵横,池泽密布,鬣狗、灵猫、野兔、猫狸、獾、鹿、鼬、猬又统治了这片土地,雉鸡、野鸭、苍鹅、斑鸠、乌鹮、瓦雀在空中飞,黑背的鲤鱼、隆脊的鲫鱼、赤尾的鲂鱼、两须的鲶鱼、凶猛的乌鳢、五色的鳑鲏、银色的白鲦、金色的黄颡在水里游,还有泥鳅、黄鳝、河虾以及鳖、螺、蛤、蚌。
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创立八卦,神农氏开启农耕,中华民族从懵懂进入文明。黄帝打败炎帝后,统一了黄河流域,各部落和平相处,先民繁衍生息。唐尧时期,黄河泛滥,夏鲧奉尧命治水,九年未成,年事已高的尧帝认为这是上天对他的不满和惩罚,便四处打听贤德之士,打算禅位。
当时,在颍河流域的今登封、襄城、禹州、许昌、长葛、鄢陵一带,活跃着一个较大的部落,部落酋长许由,字武仲,一字道开,传为炎帝十四代孙。他才智过人,知天文,识地理,熟农耕,精渔牧,且品行高洁清节,称“高士许由”,深受部族崇敬。尧帝通过考察,觉得此人可担当大任,便亲自登门拜访,恳请禅位于他。庄子在《逍遥游》里记述得比较详细。尧帝对许由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意思是:太阳月亮出来了,而小火把还不熄灭,它的光亮想比日月,不是太难了吗!应时之雨降了,还要灌溉田地,对于润泽禾苗而言,不是徒劳吗?您如果当了君王,天下必然安定,而我徒居其位,自己都感到惭愧,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尧帝的谦恭之情和对许由的赞美之意溢于言表,他是诚心的。而许由却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思是: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岂不是为名而来吗?名,是依附于实的客体,我难道要做有名无实的客体吗?鹪鹩在深林中筑巢,只需一根树枝;鼹鼠在河边饮水,只需喝饱肚子。请你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有什么用!假使厨子不下厨,主祭的人也不应该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呀。
许由志不在此,委婉地拒绝了尧帝,继续在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牧耕。
没过多久,尧帝又找到许由,邀请他做九州长共掌天下。这次,许由恼了,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过心迹,还苦苦相逼,有意思吗?他便跑到颖河岸边,用瓢舀取河水冲洗耳朵,想把尧帝说的话冲洗出去。当然,听进耳朵里的话是冲洗不出去的,这样做,是个姿态,也是在自我劝勉,必须彻底忘记受到禅让这件事,毕竟,君临天下太诱人。许由正在洗耳,适逢好友巢父在下游饮牛,巢父因“以树为巢而寝其上”得名,是位大贤,主张谁都当隐士。巢父看到许由这一举动,便过来问其故。许由说:“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听后,没有同情,也没有安慰,反而数落了许由一顿:“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意思是:假如你住在幽僻的处所,没有道路通行,谁能找到你?你到处游荡,换取名声,你的洗耳水玷污了我牛犊的嘴。”这件事,晋朝的皇甫谧在《高士传》里记述了下来,而在宋朝的《太平御览》里,巢父说得更绝:“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
[1][2]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