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千年的地下古村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9 9:16:0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该景区3号民俗院里,46岁的保洁员蔡军亚精心打扫着院落。蔡军亚过去是这个院落的女主人,地坑院景区建成后,她成了景区的保洁员。
“1990年9月26日,我嫁到这里时就住这个北上窑,当时吹的也是现在听到的这种唢呐。”回忆起当初嫁到这里时的情景蔡军亚记忆犹新。
“俺家的责任田也成了景区的小吃一条街,丈夫在外地打工,大儿子在市里上班,二儿子在区里上学,我在这里上班。打扫卫生这活不用说比种地要清闲自在得多,而且每月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蔡军亚的言语中透着喜悦与轻松。
随着地坑院景区的建设,当地的农民逐渐成了景区的主角。据悉,陕州地坑院景区所在的张汴乡北营村,过去是该乡最贫困的村子,土地贫瘠,道路凹凸不平,生产生活艰难。目前,北营村有230多名村民在地坑院景区从事保洁、保安、演艺等工作,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还有很多群众在家门口摆摊卖麻花、蜂蜜、核桃、苹果等土特产,促进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增加经济收入。
农业大变脸 跳起“现代舞”
站在九朵莲花山巅,一条彩色道路映入眼帘。这是陕州区依托地坑院和高阳山景区建设的旅游环线,镶嵌在旅游环线村庄里的群众成了陕州地坑院开发的受益者。
张湾乡抓住地坑院景区建设机遇,投资1700余万元开工建设西罐村至新桥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环线,与地坑院旅游环线对接,沿途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现代高效农业为支撑的都市农业,建设了千亩油葵、百亩樱桃、百亩油菜基地和百亩石榴基地,美人瓜、黄金瓜、牛奶草莓等高端水果逐渐走进市区和省城。
开发地坑院 群众劲头足
走进西张村镇太阳村,这里的群众正自发改造地坑院,村里一片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目前,该村有28户群众已签订地坑院开发协议,2座独具特色的地坑院已经建成。
太阳村地坑院属于自下而上开发,由北京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指导,配套建设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生态农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在张汴乡刘寺村,20余座翻修一新、集中连片的地坑院如同刻在大地上的“符号”,让人叹为观止,另有20余座地坑院正在改造修复。刘寺村第一书记王跃强说:“依托传统古村落建设,我们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对全村230余座地坑院全部整修,通过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游,让群众脱贫致富。”
太阳村、刘寺村整修地坑院只是陕州区群众开发地坑院的一个缩影。据悉,在陕州区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三大塬区,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落有100多个近2万座院子,现存院子最早的有200多年的历史,居住已有六代人。
地坑院景区的开发建设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大家跃跃欲试,积极整修地坑院,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
“陕州地坑院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陕州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骆玉峰说,陕州区将按照“全区域规划、分层次开发、大企业带动、差异化竞争”的思路,努力把地坑院景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河南一流、三门峡龙头”的国家5A级景区,带动陕州区三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转型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如今,陕塬正掀起新一轮地坑院开发建设的高潮!
[1][2]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