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唤醒沉睡千年的地下古村落
唤醒沉睡千年的地下古村落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29 9:16:0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闻声不见人、入户不见门,车从房上过,人在土炕睡”是陕州地坑院的真实写照。走进被建筑专家称为“世界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人类穴居文明的活化石”的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虽不是旅游的黄金旺季,但景区内依然客流不断、车水马龙。陕州地坑院,这个沉睡千年的资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地坑院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生土建筑遗存,是民居史上的一大奇观。”市政协副主席、陕州区委书记高永瑞说,“我们遵循‘保护先行、协调开发、注重品牌、永续利用’的地坑院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大手笔策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开发,让地坑院‘跃’出地平线,让老百姓‘鼓’起钱袋子。” 
    修复地坑院 当上小老板 
    在张汴乡曲村的陕塬人家农家乐,72岁的薛菊莲和女儿、儿媳妇忙忙碌碌,正在为中午预约的游客准备“陕州十碗席”。薛菊莲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座院子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在这座地坑院已生活了50多年,借着曲村开发地坑院旅游机遇,孩子们筹资把院子整修了,如今办起了农家乐。” 
    曲村是省级贫困村。前两年,陕州区借助上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和土地整理项目,整合资金300余万元,撬动群众投资1100余万元,对全村103座地坑院进行了修复性建设。群众围绕旅游开发大做文章,有的群众在院子里办起了剪纸展馆,有的建立了农耕文化展馆,有的搞起了农家乐,有的建成了窑洞宾馆,有的开起了五谷杂粮坊……还有些群众规划建设了果蔬采摘区、田园观光区等。目前,该村50多户群众都摇身变成了小老板。 
    “逛古庙会、住地坑院、吃农家饭、购农产品……”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曲村古庙会,群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独具特色的经营活动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充分体验地坑院古村落的独特魅力,群众也通过发展乡村游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迁出地坑院 住进小洋房 
    来到张汴乡北营社区,一排排新建的两层楼房格外抢眼。走进村民杨冬梅的家中,他们一家正坐在沙发上一边唠嗑,一边看电视。杨冬梅乐呵呵地说:“政府在北营规划建设地坑院景区,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杨冬梅是陕州地坑院景区的搬迁户,2013年,陕州地坑院景区开工建设,杨冬梅的地坑院被列入地坑院民俗文化园项目一期工程。 
    为做好群众的安置工作,陕州区在北营、陕塬和曲村规划建设3个社区,其中陕塬社区建房130套、北营社区83套、曲村社区22套。同时,配套建设了水、路、电等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智慧乡村游 农民成主角 
    “地坑院的方形大坑叫天井,四壁居住空间是窑洞……”在陕州地坑院景区,不仅实现了手机轻扫即可网上购票,而且扫一扫就能听到民俗地坑院的语音解说,众多游客在这里体验中国首个智慧乡村游——地坑院景区旅游的便捷。 
    陕州地坑院景区是陕州区倾力打造的一个龙头旅游项目。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8亿元,主要包括休闲广场、22个地坑院组成的民俗园、马嵬驿(陕州)小吃街百味巷、陕州古街百艺苑等。该景区自今年5月掀起华丽盖头后在国内外迅速走红,截至目前,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0万人次,被誉为中国最具成长力景区之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频频关注陕州地坑院。
(作者: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