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那些贵族,整了一套礼器,什么东西派什么用场,绝对不能搞混,让人眼花缭乱,那才真叫讲究。
礼器,是古人在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分食器、酒器、水器、玉器、兵器等,用以彰显其身份(说白了就是摆阔)。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什么都讲规矩,什么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乘什么等级的车都有规定,吃饭的家伙当然也不能乱用。
图中的东西是簠(fǔ)和簋(guǐ),现藏于洛阳博物馆。讲解员说,它们属于食器,流行于商周时期,主要用来盛饭。你要是拿它们煮肉,那就是“瞎糊弄”——煮肉得用鼎。
《周礼》记载,“凡祭祀,共簠簋”,分别盛放黍、稷、稻、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簠和簋一方一圆,绝配。
簠多为长方形,有盖子。图中的东周铜簠,出土于洛阳东周王城墓,有种形制规整的对称美。
簋形制多样。周代的簋多为敞口、圆肚,有点儿像大饭碗,但它带底座或带足,还有“耳朵”,双耳、三耳、四耳的都有。
有饭得有肉。簋、簠常以偶数出现,跟鼎搭配使用。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
用混了,小心丢官!古人弹劾贪官污吏,不直接说你贪污,而是批评你“簠簋不饬”“簠簋不修”。
用错饭碗就会丢“饭碗”,事儿大了!
有关时光旅行的故事,总能引发人们津…[详情]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