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隋唐问道大弘观:我替女皇泰山行道
隋唐问道大弘观:我替女皇泰山行道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1/14 11:39:20 来源:洛阳市旅发委 点击次数:

    古代皇帝多迷信,怕病怕死怕失权,所以经常亲自或派人到名山大川举行祭拜活动,祈求自己长生,祈求国家安定。
    历史上的武则天,就曾七次派人到泰山举行此类活动,术语叫“行道”。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腊月,武则天再次派人到泰山行道,主持这次活动的道士叫桓道彦。
    大弘道观有来历
    桓道彦是当时洛阳大弘道观的观主。大弘道观是唐代有名的官办道观,在讲桓道彦的故事之前,扒扒大弘道观的来历挺有意思。
    大弘道观位于唐代洛阳城修文坊内,是东都洛阳城里地位显赫的道观之一,面积特别大,史载其跟长安的玄都观、景龙观一样,整整占了一坊之地。
    隋唐时期的里坊基本为正方形,“每坊东西南北各广三百步”。那时的一步约等于现在的1.5米,三百步约为450米,依此计算,一个里坊有现在的几十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大弘道观是由唐中宗李显的府邸改建而成的。
    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太子李贤被废,其弟英王李哲(李显原名)被立为太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后,遂舍旧宅建立道坛,后将道坛建为大弘道观。
    大弘道观的观名,由此前咱们讲过的道教大师潘师正所起,唐高宗御笔亲书,道观便经常为皇室服务。
    竭力维护道教的斗士
    史载桓道彦与朝士来往密切,深得武则天信任。
    唐高宗、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佛、道争斗十分激烈。在这些争斗中,桓道彦表现突出,是一个竭力维护道教权益的斗士。
    佛、道争斗一直围绕着“老子化胡”的真伪展开。
    “老子化胡”出自西晋时期道士王浮所作《老子化胡经》,经中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并没有不知所踪,而是到了西域,对那里的百姓进行教化,并且在那里变成了佛,建立了佛教。
    这样的说法,佛教徒当然不愿听了,唐代的佛、道之争由此展开,相当激烈。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唐高宗就曾3次召集僧人和道士于内殿讨论“老子化胡”的真伪。
    《宋高僧传》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再次召集佛、道两教代表人物,确定“老子化胡”的真伪,和尚、道士唇枪舌剑,道士一方的主辩手就是桓道彦。
    可惜的是,僧人一方的主辩手法明更厉害,他一“出场问道”,道士们就“绝救无对”。
    僧人胜出,唐中宗下诏:“废掉《老子化胡经》这部伪经,将它刻在白马寺的石碑上,以示将来。”

(作者:陈旭照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