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传说中的禹州乌水河“金簸箕”
传说中的禹州乌水河“金簸箕”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10/28 11:35:50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禹州西南,有一条径流量不是很大却很有名气的河流——乌水河,又名蓝河,发源于禹州西部山区云盖山一带,是上古时期华夏先祖大禹王最早治理水患的一条重要河流。她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金簸箕就是其中的一个。
    四千多年前,中原大地淫雨不断。古禹州西部山区经常暴发洪水,境内的颍河、潘家河、涌泉河、乌水河等河流经常洪水滔滔,巨浪滚滚,沟满河平,河岸两旁到处一片汪洋。洪水肆虐,致使庄稼被毁,房屋被淹,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华夏部落司空大禹领命治水,在角子山北乌水河南的禹山安营扎寨,治理水患。在他的带领下,治水进展迅速,效果非常明显。当是,禹山一带到处是水,他查看地势后发现角子山余脉与龙岗挡住了泄水通道,就用开山斧劈下角子山东山头,山体豁然打开,两壁形成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乌水河上游一带人民从此安居乐业。
    大禹总结乌水河治水经验,又用此法疏通了吕梁江的“龙门口”和颍河的“峡靡口”,禹州一带水患彻底得到根治。大禹以“疏”为主,“疏”、“堵”相结合的治水办法,历时十三年,终于完成了九州治水大业,奠定了华夏统一的基础。帝尧念大禹治水有功,把禹州一带封给夏禹,史称“夏禹国”,大禹为夏伯。从此,华夏五千年文明翻开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大禹治水时有三件法宝:河图、开山斧和避水剑。治水成功后,大禹回到禹山,把剑投到乌水河之中,镇避河妖水怪。当年投剑的地方被后人称为“剑投河”,就是今天的鸿畅镇涧头河村。为了警示人们涉水时遭遇洪水侵害,又在老君堂村西乌水渡口安放了一个“金簸箕”,人们远远就可以听到洪水从金簸箕上流出的哗哗声。夜深人静之时,方圆几里都能听到簸箕泄水的声音,从此,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洪水淹死人的事情。
    战国末期,一楚国人听说阳翟(今禹州)乌水河有“金簸箕”宝贝,就向楚王禀报,楚国借机出兵攻占阳翟,强行拆走了“金簸箕”。从此,乌水河渡口再也听不到金簸箕“哗哗”的流水声,“金簸箕”也成了当地人们世代相传的故事。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责任编辑:笑宇)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