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故事 > >邵雍:俯仰天地间
邵雍:俯仰天地间
http://www.hnta.cn 添加时间:2016/9/26 10:28:1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数:
    在北宋中期的大儒中,邵雍是别具风格的一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邵雍的风格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刻苦力学、豪放不羁、虚心折节和旷达和怡。 
    苦读游历 学易悟道 
    邵雍(公元1011年~公元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省林州市刘家街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邵雍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年少时的邵雍雄心勃勃,希望自己能够干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他爱读书,几乎无书不读,求学中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刻苦。为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力,他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扇扇子,夜里不睡觉,刻苦学习了好几年。人们常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可是邵雍根本不觉得读书有多苦,他说学习要是不感到快乐那简直就不是学习。所以钱穆说他“刻苦力学”也不完全准确,他是一个主张快乐学习的人。 
    邵雍还特别讨厌死读书,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主张素质教育。他把那些死记硬背的学问称之为“记问之学”,认为记问之学是不能够成就事业的。 
    在读书中,邵雍叹息道:“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意即过去的人学习古人经典,还与古人做朋友,不单单读古人的书,还要广泛游历古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而我现在只是读了古人的书,却还没有去四方游历过。所以,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江汉平原,考察了西周那些分封国比如齐、鲁、宋、郑的遗址,用了很长一段时间遍访名山大川,结交四方英豪。游学数年,他的思想渐趋成熟。待到邵雍归来时,他感叹道:“道在是矣!”自此便再没有出去游历了。 
    30岁的时候,邵雍的母亲去世了。邵雍在家守丧,侍奉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的孝道。不过这一年对邵雍的一生至关重要,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奇人——李之才。这李之才是何许人也?原来他是道教大师陈抟的三传弟子,精通周易数术。当时他在此地当县令,听说邵雍志向远大且才华出众,便把他找来。邵雍为其学问折服,拜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及伏羲氏的八卦。李之才先教他物理之学,再教他性命之学,并且将从陈抟那里秘传的《先天图》也传授与他。邵雍对老师毕恭毕敬,潜心向学。 
    邵雍跟随李之才学习的时候,其勤奋劲儿真是让人感动。他的家境贫寒,没有钱买灯油,于是他就在做菜的时候不放油,用菜油点灯看书。在邵雍跟随李之才学习的第6年,李之才去世了。但是邵雍已经掌握了求学门径,从此开始了独自钻研之路。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放在周易的研究上,3年里他没有在床上睡过觉,而是昼夜危坐,思索易学的奥妙。 
    乐居洛阳 隐而不仕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邵雍自共城迁居洛阳。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居房屋都是棚草做的门,难以抵挡风雨。他以打柴为生,亲自烧火做饭以侍奉父母。虽然日子穷苦、一无所有,但邵雍却一副怡然而自得其乐的样子,让周围的人难以理解。邵雍最先居住在天宫寺里,并在这里设馆教学。由于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幽默的语言以及和善的性格,很快就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聆听他的教诲。其中不乏新科状元及达官贵人,他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名扬四方。 
(作者:书 友 责任编辑:12301-3)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上一篇: 蔡邕被害
下一篇: 用人不疑
相关旅游资讯
景区推荐
推荐景区
最新热门资讯
旅游攻略
美图欣赏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
网络视听许可证1609403号 豫ICP证号:B2-20040057 豫ICP备09015463号-1